◇ 付出才有幸福 作者:郑晓江斋


1973年,我从农村中学转到了上饶市二中,第一个印象是我已经坐进宽敞明亮窗子的教室了。;第二个印象是,劳动时间大大减少了。这对我等疲惫不堪而又对知识求之若渴者而言,实在是太宝贵了。
  我以农村磨炼出的吃苦精神,那种深夜点煤油灯自习的劲头,很快在班上崭露头角。我对新的环境,新的伙伴,还有上饶二中食堂的伙食都心满意足,觉得自己是由“地底”到了“天堂”。
  “同学们”,班主任杨大志老师站在讲台上说:“我们学校为改变只有平房教室的旧面貌,准备盖新的三层教学楼,但经费有限,所以动员全体同学到信江去挑沙。同学们,时间紧,任务重,大家要齐心协力,为改变学校旧面貌而奋斗!”全班同学热血沸腾,纷纷身老师、学校表决心。
  北风呼啸,天寒地冻,几百名中学生在信江河滩上摆开了阵式,挖的挖,挑的挑,每日每人需完成半方沙的任务。从早到晚,大伙几无喘气的时候。尽管气温已至零下,人人头上还是挂满了汗珠。班长戴剑平铁面无私,每天丈量着各组挑好的沙堆;个子高挑、聪明过人的王高潮一个顶俩个;我尽管有农村生活五年的经历,肩膀还是被压得有些红肿,但仍跟在杨维宁后面一步不拉地挑着。
  十余天过去了,挑沙的任务终于园满完成,教学楼以奇迹般的速度拔地而起,我平生第一次在崭新的二楼教室里上课,一股豪情油然生出。从窗子里平视出去,水南街里黑黝黝的房屋高高低低,几根烟囱冒着浓烟,远处的黄道烈士墓依稀可见,果然是登高望远。
  六年后,我考进了大学,在四层楼的教室上课,却怎么也没有坐进上饶二中新教学楼那种豪情满怀的感受。我问考进了物理系的老同学戴剑平是怎么回事,他双手一摊:不知道。
  又过了五年,我已毕业,因公出差到上饶,特意进了上饶二中那简陋的大门,站在那幢曾使我们激动万分的教学楼前,默思良久。这幢三层楼的教学楼当时在水南街是鹤立鸡群,如今四面八方高楼拔地而起,它已显得苍老、寒呛、矮小了。
  可它为什么使我等有豪情顿生之感呢?苦苦思索,我终于悟出了一点什么:这幢楼的崐砖与砖之间,是用我们双肩挑出的沙和石灰粘合而成的,融进了我们的汗水和心血,是我们的大楼。
  人最珍惜之物并不完全取决于对象的实有价值,而是以其是否与己相关,是否包蕴着自己的心血和创造。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