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寨拍鸟日记——第一天 作者:疏桐


 


   董寨拍鸟日记——第一天


    以前拍鸟归来,会迫不及待写文上贴。这次感觉不同,短短六天给我带来太多快乐,得慢慢回味,一点点享受,让这份快乐延续得长一些再长一些……
    

 终于到董寨了。三年前差点去,好像是什么色鸟会。临阵脱逃换了毛虫,他带回飘飘欲仙的白寿带等漂亮片,馋极。之后每年到这个时候都会蠢蠢没动地盯着去人发回的片,想入非非地做着自己去会拍什么鸟的梦。

梦成真了。在蛐蛐、oupai鼓励下,充实装备打点行装,扛着三脚架在屋里走来走去地折腾(头回扛脚架远行,心里没底儿)。到车站才知同行中还有柱子、观鸟迷等鸟友。高兴。人多好看鸟。

 

第一天(6月9日)

兴奋劲打坐上接我们的车就开始了,清晨五点半,四周灰蒙蒙,依稀看见在电线枝头稻田水塘一闪而过的鸟影,车开得快,我认鸟又菜,除了丝光椋鸟、八哥,其他叫不上名儿,那也高兴。见鸟的几率大大高于京城。

车行一小时到了白云站,第一眼见到的是神气十足的紫啸鸫。来过的鸟友说这家伙在这儿呆好几年了,巢就安在院内溪旁,想一月前在天坛费老鼻子劲才拍到它小人家一模糊背影,在这儿拍来全不费工夫,距离超近。后听一当地拍鸟人说它没以前好看了。估计是老了,老了当然没年轻好看,鸟犹如此,人何以堪。
            
                             
                            
 
    稍事歇息,直奔灵山。

灵山是著名的佛教圣地,也是省级鸟类自然保护区。对鸟人来说,自然忽略前者而将目光投向鸟儿驻足的地方。第一感觉是空旷清静,远处青山近处灌丛,空气湿润,满目青翠,时有鸟鸣传来。来过的人说原先比这静,现大殿空场建了喷水池,周围好像还在挖建什么,旅游开发?看来经济利益和环境保护是一对矛盾,如何协调?盛世一定要以河干树枯鸟少花谢、资源沦陷生态远去为代价?……
    
    先看见落在路旁光秃秃枝杈上的山麻雀。看惯了色彩单调的北京麻雀,觉得山麻雀比它们漂亮多了(绝无地域歧视,只是视觉一新),外套好看,鲜艳的栗色底,上印黑条纵纹,在青山映衬下显得分外干净。它们不似北京麻雀成群结伙热热闹闹,而是或独自或三三两两各叫各的。去年四月在少林寺拍人时顺手拍过,那也得拍,这可是董寨的鸟。
                     
                      
    拍鸟间隙拍人。专注凝神,心无旁骛。这就是观鸟人。用400头要退了又退还照不全。大白(佳能100-400/5.6镜头)就好了。100端拍人,400端拍鸟,兼防帕金森。
                                     
    沿山路上行到一片小树林,随蛐蛐去找前两年在同一地方见过的领鸺鹠,一棵树一棵树地找,脖子都酸了也没找到。搬家了?蛐蛐很失望,嘴里一直叨咕着:就这儿啊,怎么没了?那神情就像从远道专门来看老友,却扑了个空。忘了哪儿看的贴,一位女鸟友为一只不知什么原因失去生命的长耳鸮落泪的镜头。每次看见鸟友为鸟动情时都会生出一份感动。人鸟交融,友好和睦,是我们憧憬的诗样田园。
  
    继续沿山转,路两旁被高高低低的浓绿覆盖,经常闻鸟鸣声难见踪影。一个眼力特好的女鸟友(人民日报记者)发现绑在树腰上的陶制人工鸟巢里有个东西,原来是东方角枭。真会找地儿,把自己安安稳稳放里边,大小正好,还不忘露半个脑袋出气儿。好玩。睡梦中的它被我们吵醒,瞪着大眼珠上下左右跟着我们转,发现这帮银没恶意,也就是好个奇捏个影,很快缩回脑袋继续呼呼。
                
                               
                               
    借他人望远镜看去,高大茂密的板栗树上一灰卷尾安卧巢中,舒适安详,神定气闲,看着就凉快。第一次见,觉得它黑眼白颊灰身的挺温柔(后发现它爱打架,保家卫巢,秀外悍中)。
                                           
    继之看见小灰山椒,也是头回。觉得它脑袋有点像伯劳,带了个眼罩,比伯劳的窄(这么说可能外行)。来董寨前不久Oupai 在苗圃见过,那时它正路过北京,没想到在这儿见了,到处是,保护区院内就有,后来也拍了,效果都不好,总像蒙了层雾。
                                          
    下山路过一小村。发觉鸟儿其实喜欢有院落、有水塘、有人呆的地方。人鸟共处,和谐融融,这在质朴的小山村随处可见。瞧,一对红尾水鸲正忙乎捉虫喂虫,人家谈情说爱的方式简单又实在,看上谁就给谁虫吃,谁给虫吃就跟谁。个儿不大,虫不小,挡了半个嘴。螳螂?
                         
                         
        妹妹焦急地东张西望,还不来呀?
                        
                          
     喂的过程没拍到,只拍到哥哥俯身张嘴频繁开闭橘红尾扇炫耀讨好的样子。像在说什么,以人度鸟地想:容易吗我,饿着不吃给你……
                                   
                                    
    远处浓绿中一点猩红格外抢眼,不用说,蓝翡翠。北戴河拍过,比这近。不知大虾们怎么拍得那么清晰。大概一是技术高,二是镜头长,三是离得近。我都达不到。只好上一记录照。回来剪裁放大才发现它嘴里还叼着个圆乎乎像松果的东西。
                                    
    靠近寺庙大门一侧的绿坡低洼处,卧着一对水牛,上落一小黑点,用镜头一瞄,八哥。牛背哥。太远,拍一小黑影儿。 
                                   
    不远处灌丛里一对黄臀鵯快乐地玩耍歌唱,离近了也不怕人。蛐蛐、oupai慢慢围拢过去咔嚓。直至拍完走人它俩也没挪地儿。第一次见。乍看有点像白头鵯。唱得没白头鵯好听。白头鵯求偶时歌声婉转,是那种带混响的。 
                                     
    放眼对面山林,层峦叠翠绿意蒙蒙。白颈鸦!眼尖的鸟友又捕捉到新目标。太远,看不清,此番最大失误是没带望远镜,加上视觉模糊眼力下降。若非同行者指点,基本两眼一抹黑。唉,年龄不饶人。
抬头,一电线版三道眉草鹀笃笃定定。一直喜欢这种鸟,醒目的黑白头纹像画了戏装,长得很京剧。留个影。
                                         
                          
 
    下山,正对寺庙大门。四个大字赫然醒目:佛我同在。要是改成鸟我同在呢,呵呵,那就没庙没门只有树了。来一张,也算到此一看。
                                    
 
    被连绵绿色覆盖的董寨,不光吸引鸟儿,也是昆虫的世界,处处蝶飞蜂舞。好几次错把蝴蝶看成小鸟儿。拍鸟间隙,看见这些带翅膀的美丽精灵也不放过。
                   
                   
                                
    傍晚回到保护区,一眼看见停在对面灌木顶上的董寨优势鸟种领雀嘴鵯及电线版虎纹伯劳。它们的巢肯定也在附近,后来几天,天天见。
                                
    还有鲜艳夺目的董鸡与可爱的小孔雀。因为孔雀蛋是董鸡妈妈孵的,所以小孔雀一出壳就把董鸡当成自己的妈妈寸步不离。然而孔雀就是孔雀,再小也会飞,有时打打闹闹互相追逐时会飞起一尺高。    
                               
    趁晚饭前空档,蛐蛐oupai带我钻进保护站旁边的水杉林找仙八色鸫。这是一条幽深暗绿神秘莫测的小路,据说仙八常在这带出没,还说原先谁谁谁就在这儿拍到过。未果,连声儿都听不见。倒是强脚树莺叫个不停,打我们一到保护区,第一耳听到的就是它热烈高亢由弱渐强的鸣唱,被众人翻译成:咦……是谁!

蛐蛐虽然才进设备,跟我一样,但拍得比我好许多。Oupai更不易,手动对焦,又沉又又慢,比之自动对焦费力不少。他俩好像都拍到了强脚树莺。我与它基本只有听觉印象。好多次,他俩一发现目标总先指给我看:老顽童!快!这儿!可老眼昏花的我呀就是看不见。沮丧,破眼睛,“镜头”老化。

一天下来,很快乐,也很累,最苦是肩膀,生压出一道杠。这是去年为了提高片子质量及方便升降新买的曼浮图486B。方便倒是真方便,不用拧,手往下一撸就拉长,往地上一戳就缩回,但光溜溜犹如一根棍,一点垫的都没有,生咯。后习惯些。发觉自己体力比想象中好,自打去年身体出了点小毛病,以为不能远行了。看来还能应付一阵。

天擦黑了,在东方角鸮的“嘟嘟……猫”声中入梦。一点没觉得瘆,想起小学住校时听过同样声音,学校(育才)挨着先农坛,树多,肯定鸟也多。最近回过母校,面目全非。所幸树还在。留得大树在,不怕没鸟来。

                                                                       董寨拍鸟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