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买菜(成都新印象两篇) 作者:中条山人


 

成都新印象:

   在成都买菜 


    来过几次成都,属于做客,吃现成的。逛大街,逛商场,逛武侯祠,逛杜甫草堂,惟独没逛过菜市场。

这次妻妹生病,要做手术,我和太太前来帮忙,给小姨减轻思想压力,壮壮胆,然后主要任务是做饭,送饭。这下好,以前遗漏的课程这次补上,并且加倍翻番----天天去菜市场,有时一天两趟。

太太负责采购,我负责搬运,象重庆的“棒棒儿”。太太买菜会挑,但从不划价。在我们那里也是如此,非常有风度,是市场上人人皆知的优秀消费者,很受小贩的欢迎。

比较我们那里的市场,成都的菜市场有几个特点:

1、摊位整齐,井井有条。走进市场,每个摊位都很规矩,前面后面的菜品摆放都很有序,感觉很舒服。

不象我们那里,只是前面的摊子摆得能看过眼去,后面就不讲究了,乱七八糟的堆放在一起,象行李房。

2、菜品干净,新鲜好看。这里的菜好象都是水洗过的,每一棵小葱的葱须也决不沾一点泥巴;哪怕是萝卜,鲜藕这些泥土里出来的蔬菜也是白白嫩嫩的,象四川人的皮肤。

我们那里卖菜是不洗的,一般都带点泥巴。洗了反而卖不出去,会遭到质疑------你是用什么水洗的?环保意识特强。所以小贩们即使搓掉大块泥巴,也要留点儿,斑斑点点的,整得象我们北方人的皮肤。

3、削皮洗净,挣加工费。在这里,莴笋、土豆、荸荠、萝卜都可以削了皮卖,豌豆顶也会掐去老梗,当然价格要稍高一些。如果你着急就多掏一点钱,买个省时省力。

我们那里不,就是这,爱买不买。还给你削了皮?美得你!多给钱也不伺候!看,北方的小贩用少赚钱来保卫尊严,显得格外有骨气。

4、态度和蔼,服务周到。成都人说话“嗲”,听起来象在撒娇。小贩说话就更“嗲”,软绵绵的,叫你不忍心过于挑剔。

北方不行,人高马大,粗门大嗓,光听声音就象吵架。如果碰上卖西瓜的,手里拿着把尖刀,胆小的真不敢上前,以为遇上了劫匪。

在这里顾客买完菜,小贩往往把装菜的塑料袋口系好,或者挽一下,防止你提时脱手,或是菜窜出来。

在我们那里,这些都是“斗私批修”的内容,是需要自己动手的。

太太对成都的菜市场赞不绝口,满意指数甚至到了想来成都安家的地步,所以买菜的时候便格外豪爽。

我估计,不久我太太的知名度就会在菜市场里大大提高,小贩们同样会报以热烈欢迎。如果要评比优秀消费者,非她莫属。


                                                                         2007-01-24

 

   东拉西扯话成都 


    小姨住院后,开始人员没安排好,我和妻除了做饭之外,有时还得送饭。他老公和娃儿在医院陪伴,主要是给他们送。小姨是吃不得的,早被疾病吓的寝食不安。她的乳房长了一个黄豆般大的小瘤,那时一打电话就哭,我太太就劝她。我也劝,我说反正是要动手术的,怕又有什么用?天津有句老话:能叫打死,不能叫吓死。坚强些嘛!她竟说,你坚强,你得一个试试!这倒让我觉得很是为难。

 小姨是我们这一代人里的第一个党员,也是唯一一个有人巴结的小领导,但在疾病面前跟我们普通人没什么两样,甚至不如我们乐观。可见党员并非全是特殊材料制成的,比如小姨。

 往返医院没有合适的公共汽车,我们只好“打的”。成都的出租车起步价5元,但起步里程只有1公里,这在全国都算贵的。不过坐的人仍然很多,常常需要等上十来分钟甚至更长时间。往往是下了人立即便有人上,生意好得很。听说全市只有8000辆出租车,的确不算多,这应该是他们生意好的原因之一。但的士司机仍抱怨钱不好挣,说他们交纳的费用太高。我将信将疑-----这年头没有人说自己好过,包括那些大官。

 去年来成都时好多地方在修路,现在修好了,而且很不错。许多主干线在路口修了地下机动车道,加快了路口的通行速度。成都的交通设置有些是很有特点的,跟我们那里相比我认为还是有可借鉴之处。

 比如:一、在主干线调头:路中间的隔离带在距十字路口100米处停止,有一个可以调头的路标。所有需要调头的车不论红灯绿灯,均可调头,和左转弯的车辆互不干扰。

 二、主干线不设非机动车道,自行车一律上人行道。但是人行道很宽,从里向外一半铺地砖,供行人和盲人走,约三分之一是平平的石板路,走自行车和电动车,没见过摩托车,大概被禁了;最外面是绿化带。这样,机动车道上的汽车就可以开快,不必担心与行人和非机动车发生冲突。而驶上人行道的自行车和电动车,因为和行人混行,则不得不降低速度。

 三、凡是路口,都有下岗职工协警指挥行人和非机动车过马路。让社会最底层的群体转换成穿着统一马甲,吹着哨子,举着小旗的交通管理者,他们便格外尽责。

 四、路口的红绿灯是先直行后左行。在主干线,机动车左拐时有待转区,左转绿灯未亮时向路口中间挺进越20米等候,加速了左转车辆的通行。

 以上设置第二条在我们那里实行很困难,因为自行车太多,路又太窄,第三条在天津已实行很长时间,效果不错。

 成都交通的不足之处是路标太少,外地车容易迷路;再有,红绿灯尚待改成读秒倒记时。此外还有一些机动车闯红灯的现象,当然肯定是一些特权车,监控系统即使很完善,对他们也是不管用的。

 走在成都的马路上,觉得四川人和重庆人还是略有差别。据考证,四川人属蜀人,下川东人(重庆人)属巴人。不是纯粹的一个系统。蜀人比巴人略高,但都普遍大眼睛双眼皮,皮肤都很白很细腻。这很容易引起我们河北人的嫉妒。

 只是巴蜀地区还很穷,这从全国各地的娱乐场所里的川妹子数量就可以看出来。我们买菜归来时就看见两个小妹,年龄二十来岁,长得撑撑展展漂漂亮亮,穿得体体面面光彩照人,却人手一支香烟边走边吸,旁若无人地嬉笑着,走进一家娱乐厅。天气预报说成都的气温是2---8度,由于没有取暖,非常阴冷。我们从有暖气的地方过来很不适应,所以不论在街上还是在室内,羽绒服总是穿在身上的。看看那两个小妹那么冷的天还光着大腿,真叫我们从心里发冷。

 小姨住在华西医院,所在的病房里都是乳腺病人,据说隔壁相邻的两个房间也是。华西医院的手术室和外科医生很多,可以同时进行多个手术,象现代化的屠宰场。一个病房里的病人做手术时统一行动,集体进手术室,很军事化。不象24年前我在天津做手术,大病房里8个人,只推走我一个,七个病友为我送行。非常孤单,产生很悲壮的感觉。

 还好,小姨不过长了一个纤维瘤,很小,黄豆般大。她在手术室还没有充分享受到现代化医疗设施的先进性,便被匆匆推了出来。想想手术前的食不甘味,夜不安寐,拿起电话就泣不成声,确实是白白浪费了许多情感。

 华西医院很大,估计在全国也应该属一属二,病人也格外多。光住院部就四处,妇科、口腔、传染病院多所。但好象并不能满足业务需要,所以还在盖楼,而且同时进行的不止一栋,这说明医院挣了好多好多的钱,正在扩大再生产。只可惜中国西部那么贫困,不知有多少病人因为医药费问题在默默地忍受着病痛,甚至等待死亡。医院扩大,可以容纳更多的病人应该是极好的事。但总觉得相当多的穷人住不进来,当务之急似乎不仅仅是盖楼。

 小姨出院了,她当初害怕乳腺的瘤是恶性的危及生命,如今知道自己还可以继续活着竟勇气大增。当B超检查出她还有胆囊结石,春节后还要去切除胆囊时,她说她能挺住,并且不屑一顾地说:只不过是个微创手术。

 其实由于生活环境的原因,谁也保证不了自己不会得点乱七八糟的怪病,只是我们必须坦然面对----痛下决心,告别旧我,切除病变,战胜痛苦。为了获得新生,我们别无选择。


                                                                        2007-01-27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