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枫叶之国散记 作者:牛虻


朋友,你去过枫叶之国——加拿大吗?这个枫叶之国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我曾有幸去过加拿大,着实领略了这个枫叶之国的美丽风光。用风景如画来描绘加拿大的山山水水绝不过份。我们在加拿大的大哥伦比亚省(BC省)的维多利亚市逗留了十几天。这里是联合国综合评价世界上最佳的居住地区。虽然已经是十一月上旬,但是无论在城内郊外,这里仍然是绿草如茵,青山碧水,百花齐放,姹紫嫣红,风光无限,令人目不暇接。近看,小溪清彻透明,淙淙流淌;鱼儿在水中追逐嬉游,野鸭子和诸多种叫不上名的水鸟或在水中畅游,或翩翩起舞,令人赏心悦目;小松鼠跑来窜去,不时停下来向你招手;各种小巧漂亮的小鸟飞来飞去,齐歌独唱,悦耳动听;古树参天,千姿百态,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极目远眺,蔚蓝色的天空镶嵌着几缕薄薄的白云,或满目青翠,或枫叶耀眼,或碧波潋滟,真是美不胜收,令人叹为观止。我们几个人曾相约到林中散步,真的犹如步入仙境,那种感受实在难以形容。 
  加拿大是一个高福利制的国家,应该说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安逸。上学、就业、医疗、养老等都有比较好的保障,居住条件也相当不错。这种福利制度有其优越性,但也有其弊病。用加拿大人的话说,这种福利制度“养了一批懒人”。看来无论哪个国家,超越社会历史发展阶段都是不行的。 
  加拿大还是一个充满民主意识的国家。我们在维多利亚逗留期间,听到这样一件事:市政府中心的一个小广场上有三株几百年的古树,无数只鸽子在这里歇息,市民们以此为荣。殊不知鸽子太多了也有麻烦,鸽子“随处大小便”污染了周围的环境。市政府曾有过多次动议,将这三株古树挪走,并就此动议征求市民的意见。市民们有持赞成意见的,也有持反对意见的,双方争持不下。最后由双方选出代表举行电视辩论,全城市民参与。结果是采取了折中的办法,挪走了两株古树,在原地保留了一株。这样一件事的最终处理,当地人民的民主意识可见一斑。 

 

在美丽的枫叶之国的小城——维多利亚的学习马上就要结束了。这天下课时,校长——一位在海外侨居六十多年的中国老人告诉我们:明天早上到附近教堂参观。 
  第二天,太阳刚刚挂在树梢,晨风吹来一丝丝清爽,空气格外新鲜。我们踏着绿树折射的阳光走在街上,没有喧闹,没有行人,没有汽车,没有污染,只有小鸟在欢唱,恬静的小城凭添了几分诱人的光环。我们走进教堂,只见教堂里的人满满的,有七、八十岁的老人,有七、八岁的儿童,还有年轻的夫妇抱着幼儿,更多的是中青年人。这里有白人、黑人和黄种人,不同肤色的人聚集在教堂,虔诚地做着祷告。端庄、肃穆的教堂里十分安静,无论男女老少皆静静地或坐、或站在那里。我不信教,只是粗略的翻阅过《圣经》。望着教堂里的人们,我对宗教又有了新的认识。 
  老校长告诉我们,今天晚上举行结业典礼,为我们授课的老师携夫人都参加今晚的结业聚餐。我们回到住地,洗梳打扮一番,穿上西装高高兴兴地来到一家规模比较大的中餐馆。哇,客人真不少,尤其是各位老师的夫人,一个个打扮得花枝招展,几乎全来了。美中不足的是,这些“洋夫人”都已人到中年,几乎个个都“超重”,与东方女性比较起来,身材实在不敢恭维。 
  颁发证书、拍照,忙乎了好一阵子,我们穿插着坐了下来,准备饱吃一顿。谁知这些“洋老师”、“洋夫人”都很矜持、彬彬有礼、细嚼慢咽,加之语言障碍,我们也不敢放肆,只能频频举杯示意,不敢“一口干”。这顿饭吃得真累。 
  杯盘撤掉之后,一个小小的舞会又开始了。音乐缓缓响起,老师和他们的夫人成双成对地步入舞池。别看他们普遍“超重”,但舞步却非常轻盈,个个都十分陶醉,跳得轻松洒脱。反观我们这些人,无论男女都特别拘禁,个个手足无措地傻站在一边,不知干什么好。舞会结束前,老校长提议大家共唱一首歌作为结束曲。他把复印的歌单发给每一个人。我一看,原来是《友谊地久天长》。熟悉!在老校长的带领下,我们用中、英语唱起了这首歌。“老朋友怎能忘记掉,……”,“老朋友快来干一杯,友谊地久天长”。这首苏格兰民歌因电影《魂断蓝桥》而流传世界各地。我望着老校长、“洋老师”和“洋夫人”,我感受到加拿大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我心里涌动着一种美好的祝愿:是啊,无论是什么国家、什么民族,大家都为友谊而干杯吧! 
  再见吧,美丽的小城;再见吧,可敬的老校长;再见吧,亲爱的“洋老师”。 

告别了舒适安宁、美丽多姿的维多利亚小城,我们乘大巴士奔向下一个目的地——温哥华。 
  由维多利亚去温哥华必经德富卡海湾。我们乘坐在大巴士抵达码头稍等片刻就驶上了轮渡船。嚯,这船真大,起码有三、四百台大大小小的汽车排列整齐地停泊在船仓的第三层。我们乘电梯升到顶层,宽敞整洁明亮的休息大厅简直使我们大吃一惊。这里各种服务设施齐备,甚至有专门为儿童准备的小乐园。没有拥挤、没有忙乱、没有喧闹,人们或静静地看着书、报,或小声地交谈,有的人还打开便携式电脑流阅着什么。船上服务小姐彬彬有礼的笑容,犹如春风拂面。她们对我们这群中国人更是礼貌有加。一位同伴用半生不熟的英语与其中的一位服务小姐说了几句话,也不知道为什么,她笑了起来,满脸灿烂,仿佛是一朵盛开的玫瑰,美极了。 
  听翻译介绍说,轮渡要在海湾行驶两个多小时。加拿大政府多年前就曾经打算由温哥华修一条海底隧道直通维多利亚。海底隧道开通之后,驾车往返两地也就是几十分钟。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这项提案遭到了维多利亚政府、议会和人民的坚决反对。他们的理由是要保持维多利亚200多年形成的自然风貌,决不允许开通隧道使这个具有英国古典式的小城得到丝毫损害。 
  听了翻译的介绍,我们恍然大悟,难怪维多利亚没有现代化的摩天大楼,没有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剌耳的音乐、硕大的广告牌;难怪维多利亚城内花红柳绿簇拥着的一栋栋小楼是那样别致;难怪市郊外是那样自然、清纯、挚朴、和谐,披挂着原始森林神秘的面纱。听完翻译的介绍,我更为加拿大人热爱历史文化、保护历史文明、强烈的民主意识和环保意识所折服。这与国内一些地区和一些领导人的作法形成了很大反差。拿沈阳来说吧,老祖宗留下来的北陵、故宫的环境被遭踏得何其惨,又有谁能听听老百姓的意见呢? 
  渡船在海面上平稳的行驶着,我们涌上了甲板。蔚蓝色的天空镶嵌着几朵白云,翠绿色的海面飞翔着成群海鸥,远处的群峰忽隐忽现,令人心旷神怡。面对如此美妙的景色,我们拿出照相机拍个不停。突然,一位同伴大声喊叫起来:“快看,鲨鱼!”大家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果然有几只鲨鱼在海面上游来荡去。我们刚要为它们拍照,也许是受到了惊吓,这几只鲨鱼又不见了。我们继续等了好一阵子,它们还是不露面,真气人!错过了这一个难得的镜头。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船要靠岸了。我们恋恋不舍地登上大巴士,随着秩序井然的车流驶进了温哥华。 

我们乘坐的大巴士驶进温哥华,现代化大都市的气息拂面而来。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宽敞的街道上车水马龙,豪华的商场里摩肩接踵,形状各异的广告牌比比皆是,摇滚乐声不绝于耳,各种肤色的人脚步匆匆。 
  入住宾馆稍事休息之后,我们一行人谈论的第一个话题就是拿维多利亚与温哥华做比较。维多利亚是那样恬静,温哥华却是这样喧闹;维多利亚是那样悠闲,温哥华是这样紧张;维多利亚是那样清新挚朴,温哥华却是这样繁华奢侈。相隔不远的两座城市,却是这样的大相径庭。 
  温哥华是加拿大大哥伦比亚省(BC)的省会,市区人口40多万人。这里是一个新兴的、比较典型的移民城市。各个国家的人都有,除加拿大本国人之外,就要以华人为最了。在加拿大,华人比例最高的是温哥华,占当地人口的六分之一。加拿大早期的华人是19世纪背井离乡、远涉重洋的华工,他们参加了加拿大铁路和城市的开发建设,为加拿大今日的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走在大街上,华人随处可见,一些公司的招牌也是英、汉两种文字。 
温哥华的环境也相当优美,到处是绿树草坪,在大街小巷、室内室外几乎看不见脏东西,更没有我们国内泛滥成灾的“白色污染”。 说起来好笑,我这个懒人不愿意在国外手忙脚乱的洗衬衣,临行时携带了10多件衬衣以备随时换穿。谁知道在国内穿了不到一天就脏兮兮的白衬衣,在这里穿了几天也不用换洗,由此可见这里的环境、空气之好。 
  傍晚,我们步行到唐人街上的中餐馆就餐。这时候温哥华真是华灯齐放,完全是一片灯的世界、光的海洋。形状各异、内容不同、大大小小的霓虹灯令人眼花燎乱,各种各样的彩灯把城市的建筑装饰的五光十色,宽敞明亮的商厦里的商品琳琅满目,街上行人的脸上无不洋溢着温馨幸福的微笑。漫步在绿树遮盖的人行道上,望在眼前这一派富庶、祥和、繁华、多彩的景色,我不仅感慨万千: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城市、我们的人民什么时候也能像这样该有多好啊! 
  走近唐人街,中国式的建筑映入眼帘,古色古香的琉璃瓦在灯光的辉映下散发着迷人的光彩;中国特有的牌楼昭示着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和悠久的历史;苍劲的草书、绢秀的行书、工整的楷书所构成的一幅幅书画向世人展示着古老的中国文明和灿烂的文化。看到这一切,一种亲切的、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我为中华民族而骄傲,我为海外华人的才智而自豪。同时我又为在唐人街上看到的一些不合谐、不文明的东西而汗颜。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