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董浩<<庚戍三十年祭>>有感 作者:冷星


 

   读董浩<<庚戍三十年祭>>有感


    读罢董浩的《庚戍三十年祭》,我想说的是,这是近年来有关知青话题论述、难得的好文章。纵观五花八门概述知青问题的有关书箱,映入眼帘的都是措词华贵,写作枝巧令人晕目,极尽私己思维而浮躁飘荡的文辞雅浯。

相比之下,董浩的写作手法更显出其独特见解的文情笔韵。应该说,这是作者站在知青历史的角度上,用知青独有的亲身经历的所见所闻,从一个层面上的解剖中,撕开了知青史惊天动地的惨烈一贡。他己经不再需要任何华丽虚幻的词语来掩盖其对知青运动的深沉反思。作者所写的是整整一代人的经历,是一个荒涎年代的真实。每一个曾经知青的人,都可以在这篇文章里找到自己的影子和往事。从热血沸腾到落荒大逃亡,从青春豪迈到历却练狱的残酷磨难。这是三千万人口共同拥有的悲哀,而这个悲哀在浩却过去二十多年后的今天,还深深地影响着许许多多的人文章所写的每一个事件,己经不仅仅是知青本身的经历过程,而是一种种刻骨铬心的血性思辩。令人感触心颤人性中的真善美与假丑恶之间的绝情灭义的残酷绞杀,活灵活现地展示了历史现实中最为如泣如诉的一画面。每读一次,那无可回望的遣憾愁绪都会久久地在人的心房里猛烈地扫荡。尽管知青的历史己成为了过去,但那种教人不尽悲叹的苍白人生,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都不会因为光阴的流逝而消失。

整部知青史都是一个时代的受难史,知青本身就是这部受难史的受难人,但并非是天生的受难者。知青所受的苦难,如果是天灾,也就谁都无话可说,但知青运动却偏偏是一场人为的练狱历却。天灾无可避免,难道人祸也不能避免吗?试问世间何处有如此荒谬的道理?难道知青天生就活该要忍饥挨饿去受人欺凌?难道知青天生就该去饱饮那一场由政治没落、经济崩溃所带来的恶劣后果?谁愿意去过那流离失所、痛不欲生的日子,不是脑壳子进了水才怪。不管怎么说,即使是整部知青史都是一部灾难史,也不应该成为知青的过去和现在,乃至将来都要受苦受难的理由。基于这一点,《庚戍三十年祭》从开篇到结尾,对上山下乡运动中所发生的种种惨烈事件,作了一场波高浪阔的激昂概说思辩。

对于知青运动的功过得失,知青岁月的悔与不悔,作者没有从知青自身的角度去进行探讨,而是把整个知青史的悲欢离合从反思的角度去论述,留给读者自己去评判。事实上,许多年以来,对于知青话题的商讨,都是从现代的理念中去思辩的,这就狭义的局限了历史存在观的视野。《庚戍三十年祭》正是剖开了这些不利的探讨因数,以历史真实的还原理念,勇敢的再现了知青初始的幼稚于天真,由浅入深地写出了知青所经历中对人性、人道以及人的价值观与人文观的追求。无论文中的主题思想有多么的明确,还是文中概述的内容是怎样的丰富,作者都不是凭借自己的文情笔韵去深遂飞扬而是把概述评判视角,对准了许多知青文学在写作上所缺乏常识的幼稚病上,对知青运动的负面的影响,大无畏地进行了论理评说。可见作者的笔底功力之高深,词语内涵之长远。

没有谁愿意再回到以往的苦难岁月,也没有谁愿意历史的悲剧重演。事件过去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如果真的要回望那一段风雨兼程的岁月,就会感觉到此时的我们,己经站在了一片曾经使我们心碎、却又魂牵梦绕的荒野废圩之上。

作者的文思如泉,洋洋洒洒数万字一泻千里。文风却又清淡跃然见纸直透人的灵魂,沁侵着读者的肺腑,情感纯朴真挚又宁静至远,以如诉如泣的多愁善感,写出了知青人生的形象与内核,一字一句有如湛蓝蓝的远海涛声,夹带着时代的风云,轻柔而沉重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帘。仿如隽永的文情笔韵,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说教与生存的矛盾,自然与社会的浸透,所有这些都是一代人曾经熟悉又不忍说再见的历史,每时每刻都在反映着知青人生的轨迹上。或许是麻木的惨然,或许是痛苦的忧泣,或许是放荡的痴望。

每读一次此祭文,都会使人震撼与颤粟,甚至于泪流满脸。庚戍是追记历史的庚戍,也是知青人生写照的庚戌,它揭示了赤裸裸的人性中凶残与丑恶的–面,也抒写了人性中善良与美好的一面。作者正是采用了提示与反思同行的写作手法,让读者观之文字的思绪,穿行在文中字里行间的历史断层面上,以深遂的哲言禅语,去洞穿知青一代人的生命底气,让一个故旧的庚戍遗址,刻在历史的笔尘墨痕上,不断地追诉早己远去的心路历程。

思辩过去,思辩生命,思辩知青。整部上山下乡运动的前经后过,正如曲博所说的一样:是一对[文革的孪生兄弟],是一场[历史的疯狂败笔]。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至今远未散去。因此,翻箱倒柜把董浩的文章找出来重读,再浏览曲博为此文而写的<<感言>>,就会使人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性提高。

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通过一个又一个活生生的事例,把一代人的辛酸苦楚淋漓尽至地抒写出来,以人生中的本真狂热到沉重的醒悟智慧,如一石击水荡起人们心海中的涟琦。知青是什么?是疯狂年代产物,还是但丁冰湖里的罪h?此一切的迷茫与觉知、骚动与不安、沉沱与浮动、麻木与猛醒、失落与收获,都在作者的笔下流水行云般地呈现出来。随着文章的展开,每一个读者都会惊奇地发现,整部知青史,其实就是一部血淋淋的苦难史。

正如作者一直记着“成都知青林兆荣双眼中呆滞的目光。”一样,作者正是通过一个个有灵有肉的人与事,抖落了知青史书页面上的灰尘,使人们对于知青人生的本源真相有了一个理性的认识。不论从哪一个角度去读,都会给人以荡气回肠的感触。这种气魄的灵血脉动,以多角度的视野剥开了生命的人性真实与虚伪。不管怎样,作为知青人生三十年的祭文,作者反应的都是一篇正视现实、反思历史的激文,给人以心灵震撼的透彻思绪。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又启示着人们去认识知青、领会知青、反思知青,最后透晰出知青的人心与背向。每一个从知青走过来的人,都可以从自身的曾经中寻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答案。

希望能读到董浩更多更好的作品。

 

   附:

董浩<<庚戍三十年祭>>上篇http://www.hxzq.net/Essay/2744.xml

董浩<<庚戍三十年祭>>下篇http://www.hxzq.net/Essay/2745.xml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