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我的第二故乡 作者:郁琪


 

  河西走廊——我的第二故乡

 

   一

                   

一张珍贵的照片。1982年和酒泉师范学校语文组的老师们在酒泉公园——泉湖荡舟。

甘肃兰州以西的河西走廊,对于朋友们既陌生,又神秘吧。

茫茫翰海戈壁抑或白花花盐碱滩之上,河西走廊三郡是不可多得的三块绿洲。我在河西走廊的酒泉郡(郡内有嘉峪关、玉门关、敦煌等名胜)、张掖郡曾经生活了二十年。二十年,对于人生,是一代人;对历史,是弹指一挥间。

引几首有关河西的古诗吧。唐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李白的《月下独酌》: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唐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诗歌中有辗转来到酒泉痛饮的李白,又有孤城万仞山怨羌笛的将士;有迷人的葡萄美酒,又有装裹僵尸的马革;有远上云间的九曲黄河,又有不度春风的玉门关!欣赏这些意味隽永的诗篇,其情其感,是难以淋漓倾诉的。

“秦时明月汉时关”,也可以借用于河西三郡。“凉州水草宜畜牧,故凉州之畜为天下饶”。武威曾经是河西都会和贸易中心。唐朝诗人岑参有诗云: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岑参曾在凉州会友赋诗。唐诗人元稹诗中写道:吾闻昔日西凉州/人烟扑地桑柘稠/葡萄酒熟恣行乐/红艳青旗朱粉楼。元稹诗中的凉州,已经是“昔日”了。《凉州词》成为边塞诗人乐府诗题。从诗歌中我们不难想见武威曾经人烟阜盛,商旅云集。

“张掖”意为: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隋炀帝曾亲临张掖,会见西域使者、商人。有俗语“金张掖,银武威”之说。张掖是丝路重镇,且水源丰富,盛产稻米。明代诗人有诗云:甘州城北水云多/每至秋深一望黄/穗老连畴多秀色/实繁隔陇有余香。元代诗人有诗云:湖头水满有花香/深夜何处有鸣榔/郎来打鱼三更里/凌乱波光与月色。诗中的古张掖,真是鱼米之乡。张掖大佛寺中的睡佛,长三十多米,为全国之最吧。

酒泉和新疆接壤,和内蒙交错,是古代国际贸易交通要道,相当“海关”吧。史书云:酒泉是“诸夷入贡往来之道”,“河西保障之咽喉”,“戎羌通驿之途”。又记载到“黎明交易,日暮咸休,市之鬻贩,不拘时日,众庶群集”。“肃州城市极大。城墙为四方形,有坚固炮台,市场无幕盖,扫除清洁,时时洒水,尘垢不起。各街均有华丽建筑,顶上有木制尖塔及炮眼,用中国漆漆之”。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所见的酒泉,气候干燥,没有下水道,常常尘垢大起。

十六国时,西凉曾迁都在酒泉。酒泉在汉长城以内,西北有陶勒河,古又称福禄河。酒泉又名福禄城。古书有记载:“福禄城下有金泉,味如酒”。城中有明朝所建鼓楼,四面题刻“东迎华岳”,“西达伊吾”,“南望祁连”,“北通沙漠”。如诸多古迹,多次翻修,据说不失原貌。你能想见昔日丝绸之路上,东西往来的商旅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在鼓楼下通过的情景吗?酒泉有良田,生产小麦,因温差大,一年只收一季,做面食比较劲道,家家习惯吃拉面。出产土豆,没有红薯;出产胡麻,没有芝麻、花生。胡麻,为食用油原料,胡麻油吃惯了味道还好。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生产啤酒花,黑瓜子。兰州著名品牌“正林”的毛瓜子,主要出产于酒泉吧。这种瓜,熟了剖开,不吃瓜瓤,取出瓜子。

世事扑朔,兴替难料,如同“黍离之悲”的六朝古都,河西在近古历史中逊色了,以至现今大有开发的必要。河西兴衰的原因是什么呢?丝绸外交?边防需要?汉末中原大乱,惟西北安定?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专门家或许有过研究。

二十年,“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如今离开河西也已经整整二十年!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不论如何,生活了二十年的地方,都应该算为故乡。河西的朋友们说,如今那里有不小变化,前年酒泉举办了首届花卉艺术节。不由得,对告却了十二年的河西,又有阵阵惆怅的思恋。

河西走廊包括三郡(今称专区),武威、张掖、酒泉。东部的武威,古称“凉州”,中部的张掖,古称“甘州”,西部的酒泉,古称“肃州”。最西部的酒泉郡管辖范围包括玉门、敦煌,还包括额济纳旗等地方,和新疆哈密接壤,方圆应该有数万平方公里吧。古书有四郡一说,敦煌另为一郡。《淮南子》中有“昔神农之治天下也,西至三危”,即现今敦煌之三危山。《史记.五帝本纪》中有“高阳氏西至流沙”,即现今酒泉额济纳旗、敦煌三危山一带。

 

   二

说到酒泉,首先要讲一讲汉朝大将军霍去病。

酒泉东有一眼泉,在现今的酒泉公园内。泉湖公园集中了河西走廊自然之美。经历代修建,小桥流水,绿波涟漪,牌楼亭台,绿树苍翠。园内至今矗立清朝宣统年间石碑“西汉酒泉胜迹”(原为繁体)。从诗歌中我们知道,楼兰古国驻有匈奴军队。(楼兰消亡得无影无踪!千古之迷。)霍大将军攻打匈奴得胜后带兵来到酒泉,不可一世的汉武帝,赐御酒为他庆功。大将军与将士同乐,将御酒倒入甘冽的泉水中,与三军将士同饮!

不可一世的汉武统治自公元前140年至前88年,半个多世纪!你可以想见当年武帝将士,左骖殪兮右刃伤/严杀尽兮弃原野的惨烈吗?你可以想见,流血及屦,未绝鼓音的悲壮吗?你可以想见,大将军披坚执锐的威武剽悍吗?你可以想见觥筹交错、曲水流觞的欢乐吗,你可以听到将士们豪爽的笑音吗?时间忽兮,空间超远!

姑且再妄为地剪辑改动一下宋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文字:千古江山/英雄无觅景桓侯处/漠北鏖兵/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狩四年/封狼居胥/赢得祭天封礼……词中钦羡:“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霍大将军!狼居胥山在今内蒙境内,霍大将军打了胜仗,举行祭天大典,行阵整齐,庄严肃穆,告捷上苍,声震宏宇。爱国词人辛弃疾对此羡慕不已,借以抒发兴复大宋江山,报效国家的赤诚之心。

令匈奴心惊胆寒的大将军李广,朋友记得吗?李广神射,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李大将军以数万铁骑击退匈奴,发兵自酒泉!绝乏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可歌可泣!你又能想见沙场点兵,援桴击鼓,一鼓作气,短兵相接,铁马秋风的情境吗?

《西游记》中唐僧取经也曾途经河西走廊。

唐僧玄奘和甘肃籍和尚孝达一起,从兰州到古凉州武威,在武威停留一个多月,向当地僧人讲《涅磐经》,河西三郡和尚齐集武威,聆听玄奘高深学问。后玄奘经酒泉郡玉门关,进入新疆哈密,过火焰山,下吐鲁番、上天山,至今俄国境内,南下巴基斯坦,印度取经!我曾戏谑,不知唐僧是否开戒,品过夜光杯中的美酒。

年轻的马可波罗随父亲、叔父从意大利跋山涉水,经中亚,翻过帕米尔,过罗布泊、敦煌、玉门、酒泉、张掖、武威,直达元上都。史书记载,马可波罗曾在张掖留居近一年。据说哥伦布读过马可波罗游记,激动不已,带着西班牙国王给中国皇帝的信函,驾船出发,无意中发现了新大陆!

酒泉著名工艺品夜光杯,由祁连山玉石雕琢而成。夜光杯似乎起于大唐代。我见过以黑、黑绿、淡绿、乳白为主色的几种。即使黑色,放到光下,仍然可看到黑色中透出天然墨绿色斑纹;墨绿色的被光一照,浅了许多,绿色筛出了黑色花纹,我没见过纯然一色的。“夜光杯”在夜间不能自然发出荧光,又如何得名?大概在月夜或烛光下对酌,美酒玉杯月光交相辉映,情境生辉吧。如果拿到现今时髦的咖啡屋酌可乐,意兴恐怕全无。我见过的样式多为高脚杯、平地杯,三泡台盖碗少见;听说有啤酒杯,没有见到,恐怕耗玉多而更珍贵。高角杯、平地杯,杯口成小喇叭形,玲珑剔透。“三泡台”,类似现在超市中卖的八宝茶,茶叶中加冰糖,配以桂圆、枸杞、红枣等,香茗饮净,盖碗内精品习惯吃掉。

 

   三

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神奇的敦煌,它是经通西域的要塞,佛教传入中国的前哨。城东南二三十公里是世界闻名的莫高窟。

“敦煌”,望文生义:大而繁盛。古书说:“敦者,大也,以其地广开西域,故以盛名”。(“敦煌”又可能是译音。)敦煌城成长方形,四周有断续的城垣。古代城内有佛寺几十处,僧人近千,是佛教胜地。城内还有白马塔和著名的反弹琵琶塑像。

我第一次去敦煌是80年代初。在戈壁沙漠上颠簸了9个多小时。一路震荡,掌管内脏的六神都逃窜了。下车之后,我的心脏难受得厉害,总觉得会猝死,急忙寻找“速效救心丸”,哪里找得到。一起开会的同事们安慰我,休息一下会好的,终于魂魄回归肉体。我恍然,敦煌,这样神奇的地方,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第一个开凿敦煌壁画的是谁?据说,大约在魏晋时期,有沙门乐尊,云游至敦煌三危山。夕阳西下,三危山顶,金光灿烂。以为佛光,萌发建窟之心,便有了第一窟。以后历朝历代,开凿不衰。大唐壁画为最,宋以后的不多见。如今,敦煌学,已经成为一门世界性高深学问,中国有敦煌研究院,世界上也有若干研究机构。

莫高窟开凿在一面沙石崖上,好像街道的一侧,是“重屋”之街,最高佛窟达数层楼。莫高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它的神奇在于历建不衰,以至成为“千佛洞”!若把壁画连接起来,可绵延60华里!窟内主像多为释迦牟尼和弥勒,陪侍多为菩萨和佛门弟子。窟顶和四周遍布壁画,顶上多为歌舞中的天宫乐伎。下方为夜叉和装饰花纹,中部有传说中千佛的故事:割肉救鸽,舍身饲虎,九色鹿舍己救人等。壁画中有东王公和西王母,有飞天之下的佛地仙境。飞天形态各异,色彩各异。今日所见,多为五颜六色,斑斓华丽。壁画中飞天,多着蓝裙,飘拂蓝带,背景黄色,装饰芙蓉、云朵。窟内没有照明设施,解说打着手电。有些窟洞一般不开,光线对壁画有损害,一般人更不能摄影。如今,“飞天”成了央视电视剧片头,成了中国影视剧大奖奖项,成了中国艺术代名词!它是否有专利,价值多少呢?

敦煌壁画中还有当时生活的写照,蹒跚而行的驼队,满载货物的大象,匆匆赶路的毛驴,相遇于桥头的商旅,来到驿站的客商等。

再说说神奇的鸣沙山。

沙漠是空旷单调乏味的,河西有大小沙丘也习以为常,然而鸣沙山却非同一般。在鸣沙山脚下,有一弯如新月的清泉,与沙山和平共处久远,实为罕见。

古书记载,“河西有沙角山,山之阳有一泉,绵亘古今,沙不填之”,“鸣沙山去州十里,其山东西八十里,南北四十里,高处五百尺,悉纯沙聚起。此山神异,峰如削成,其间有井,沙不能蔽”。今日鸣沙山,竟然还是古书记载的情形!朋友们,那是沙山,不是泥土山,不是石头山!河西走廊酒泉、玉门关等地是风口,是沙尘暴策源地!常常狂风大作,黑沙漫天。每当沙尘暴到来,遮天蔽日,天空由蓝变成暗红,再变灰黑;室中白炽灯光变成蓝色,很是恐怖的。一次沙尘暴从天而降,没有预报,酒泉地区放学的几个孩子被刮到水渠中,溺水而亡。想起河西暴烈的沙尘暴,我至今心有余悸。沙尘暴过后,沙丘往往是要搬家的,我曾经在城外,不止一次经历过此情此景。扶摇直上,暴风旋转,一些沙丘在原地消失了,又在其它地方攒聚而起。朋友们明白鸣沙山的神奇了吗?尽管风神不时大怒,鸣沙却山安然无恙,千古屹立!清诗云,“鸣沙之山何崔巍/壁立千古无倾颓/冲寒疾风吹不起/百父蹙踏激荡鸣”。至于“鸣”,乃粗沙颗粒摩擦之声也。

沙山依旧,风俗依旧。端午时节,男女老幼,结伴而来,滑沙山,观泉景,欢声笑语,不亦乐乎!真可以和江南苏州虎丘中秋媲美。敦煌人端午习俗油饼夹盆糕,与江南人习惯吃粽子不同!

1982年深秋的一天,在通往鸣沙山的公路上,小贩的西瓜摊位前,一位西方的残疾人朋友使我震撼!不知是美洲、欧洲、还是澳洲人,他下肢完全瘫痪了!靠着一双钢拐支撑下肢,两只手被钢拐磨出块块老茧。那金属双拐的把手成半圆形,套在手上,以防从手中脱落。那双与金属长年摩擦的手,永远镌刻我心间!

孤身一人,没有翻译,买个西瓜也很艰难。然而他竟登上了一步一滑的鸣沙山顶!其实是一步一步爬,不,应该说是一步一步拖,用双手把自己拖上了鸣沙山!当他到达山顶时,趴在地上,高高举起双拐,热泪盈眶。山上、山下,陌生的异族他乡朋友们无不抱以热烈掌声。那是怎样的一幕啊!20多年了,铁骨硬汉奏响的铿锵音符,时时撞击着我的心扉。他与鸣沙山融为一体,珍藏在我的记忆里,是鸣沙山的神奇吸引了这位异国他乡的硬汉子秀美的月牙泉,涟漪萦回,碧空潭影,沙山倒映。丛丛水草,浓密芦苇,低垂柳枝,清澈见底,真是一颗镶嵌沙漠的绿宝石!翰海阑干,恒旱少雨,鸣沙山下,月牙泉水,盈盈溢溢,似乎太不协调!正是这种不和谐的融合,显示了敦煌的神奇!沙山为什么千百年不覆盖月牙泉?它们之间有什么牢不可破默契?按常规,沙子不断下滑,并且春秋狂风时作,沙山和月牙泉均应该早已不复存在。我相信敦煌人说的是对的,有一股神奇的风,将滑落的沙砾收起,又送回到山顶,鸣沙山便又恢复原貌,矗立在敦煌大地上;沙漠之珠,月牙之泉,便永远清澈。脉脉黄沙,是月牙泉不倦的保护神!是这样的吗?风收落沙,我没有亲见。但这个解释是合乎情理的。我想这就是“不可思议”!佛语本意,神秘奥妙!

河西走廊,瓜果很美。以白兰瓜、李广杏、葡萄为最。记得一年中秋前,朋友送我两个白兰瓜,放了几天,丝丝清香沁入心脾;待到中秋之夜剖开时,白皮之中,蓝绿色瓤,柔软细腻,蜜润齿颊。只有熟透的瓜,才这样甜美。熟透的白兰瓜不宜外运,离开河西不可能吃到地道的白兰瓜,也只有河西的水土最适宜种之。所以非河西,没有白兰瓜的极致。“李广杏”,蜜罐似的。河西产杏,苹果杏,桃杏等,味道不尽相同,都很甜美,而“李广杏”为最,被称为敦煌瓜果之王。关于李广杏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呢。相传西汉飞将李广率部西征,赤日炎炎,将士焦渴难耐。突闻一阵醉人的香气,将士扬鞭策马,见一片杏林,果实累累,却苦似黄连,李广愤然砍平杏林。次日却又见杏林枝繁叶茂,硕果连连,令人馋涎欲滴。李广摘一个咬一口,甜蜜无比。将士们纷纷摘食,顿觉精神倍爽。原来,甜杏仙子和苦杏仙子奉王母之命来救李广。深夜,甜杏仙子施展仙法,在苦杏树桩嫁接甜杏树枝,结出了清香甘美的果实。蜜杏当年为李广大军解危救困,敦煌人命名它为李广杏。承德也产杏,大概纬度差不多。如果河西开发杏仁露,承德露露恐怕望尘莫及了吧。

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是敦煌的奇迹,是河西走廊最富神奇色彩的圣地。一副对联云:一湾水曲似月宫,仙境涤尘新,顿起烟霞泉石念/五色沙堆成山狱,晴天传逸响,恍闻丝竹管弦声。又有诗云:灵泉一泓号月牙/碧琉璃净无纤瑕/林木倒影碧波尽/恍似丹桂枝横斜。用来吟咏敦煌的鸣沙山、月牙泉,真是最恰倒好处不过!

离开第二故乡河西,已经整整二十年!百感交集,思绪万千,阵阵惆怅,眷眷思恋。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