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之后的思考·拥有敬畏之心 作者:蜀人唐


 

  高考之后的思考

一年一度的高考终于落下帷幕,可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些思索……

今年高考,有考生只因为"没考好"自杀了,有因为迟到2分钟,母亲给看大门的下跪,在我们惋惜的同时,我们还能对这个社会说什么?高考,万人争过独木桥.其实过了"桥"又如何?桥的那一头儿,只是人生经历的叧一个驿站而已!可能考上当然更好,没有挤进去,也别气恼,年轻人,路还长,条条道路通罗马,只要努力就一样会成功!
为了一个高考,全民护考,弄得神经兮兮,又是警车开道,又是住豪华宾馆,吸着氧,按着摩,吃着药.晚上车不能呜笛,狗不能叫,怕蛙鸣声打扰,硬是让物管用药毒死满池塘青蛙;有些好言“关照”邻居,不让晚上冲马桶……人生的战斗还没开始,就被当成特级护理了,这样的战士能一路打胜仗?可有的孩子们并不领情,他们反而发出呼喊,若能考上大学,就远离这神经的忧与爱的家!

其实大家都理解在应试教育制度下,十二年寒窗苦读的学子们的艰辛和家长无奈的选择。每个家庭都有孩子,每个孩子都会经历各种考试,如何看待今天的高考现象已经是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现在的孩子哪里是自己高考,简直就是给家长高考,也可以讲是给某些虚荣的家长考试。孩子们承受怎样的压力可想而知,过度的庇护,反而会给孩子们造成更大的心理负累,他们担心一旦考试失败,首先对不起的是含辛茹苦,望子成龙成凤的家长,让他们无颜见江东父老!这些压力共同形成了孩子们精神上最大的痛苦。面对现状,我们的家长们不觉得自己事无巨细,过度全方位的呵护,反而不利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了吗?

今天一切可以为高考让路,但明天,面对更多更大的“人生考试”,谁又为这些柔弱的孩子们作终身庇护?

                                                                         2012-06-11


  拥有敬畏之心

当今社会的拜金潮,到处充沛着假,恶,丑,而让真,善,美,似乎要消失殆尽了,他们什么都不用顾忌害怕,这是对我们几千年传统伦理道德的一次最彻底的颠复,是对人性的冲击和嘲讽,赤裸裸地暴露了那么一些人最原始的劣根性……

人类最丑恶最羞耻的一幕幕活生生的现实,正络绎不绝、层出不穷地在中华大地上演!从来没有象现在这么的丑恶,从政府官员到普通大众,从社会行为到人们的公德水平,都是一副灵魂扭曲的嘴脸。

这一切问题产生的原因,我们可以给出多个方面的理由,体制、监督、修养、教育等等原因。然而多年来,我们在分析社会丑恶现象产生的原因时,实际上往往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人们敬畏意识的丧失,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这些丑恶现象的发生。

敬畏应该是一个人思想灵魂中最基础的素质,也是一个民族优秀品质中不能缺少的东西。人类越是成熟、越有修养,敬畏意识就越浓厚且强烈。

没有信仰就不会有敬畏,人没了信仰,同时也就没什么东西能束缚心灵。于是,物欲横流,大部分人开始疯狂地追求物质利益,而且追求得是那样不择手段。动物的本能体现得越来越多,腐化堕落成风。谦逊、善良、宽容、节俭、助人、尊老、爱幼……人类倡导的这些美德在我们身上越来越少,人与人之间也变得越来越冷漠和实际。

一个人,一个民族乃致一个国家的信仰,是支撑一个人和民族及国家的精神支柱。一个人如果没有信仰,或只信仰物质生活和金钱,一旦在危及到自身利益的时候,就会放弃道德和良心,他们就会无法无天,为所欲为,无恶不作,甚至丧失基本的道德底线和做人的人性,干出一些丧尽天良禽兽不如的事情。

我们应该有所敬畏。首先要敬畏大自然。以前那个时代,山青水绿,天蓝河清,正是大自然对人类的回报。现在人们乱砍滥伐,乱采滥挖,没有植被涵养水了,山洪,泥石流,层出不穷的自然灾害也正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

我们还应该敬畏生命。每一个物种都来之不易,我们不能以地球的主人自居。我们应该懂得,当人类把其他生命都消灭同时,我们也在消灭着自己!人与人之间更应该敬畏生命,而不能把自己生存的基础建立在剥夺他人生命之上。只有敬畏生命,才能真正保护我们自己的生存环境,才能真正建立和谐的社会。

我们应该敬畏的还有历史,还有许许多多的自然法则,社会规则。只有心怀有敬畏之心,才会有有序的社会,只有生活在一个有序的社会里,才会有家庭和个人的安宁和幸福。就是为了我们自己,我们也应该心怀敬畏之心。

让我们拥有敬畏之心,保持宽容,善良的操守,为自己,也为后代子孙!

                                                                        2012-06-15


 蜀人唐文集:http://hxzq05.d68.zgsj.net/showcorpus.asp?id=193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