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优秀的知青小说——读冷明的《为了你走遍草原》 作者:若水


 

 一部优秀的知青小说

                  ——读冷明的《为了你走遍草原》

不逊色于《红楼梦》

我有幸读到了冷明的《为了你走遍草原》一书。我用三句话概括我对这部作品的评价。

第一句话是:这本书写得太好了!堪比《红楼梦》。

第二句话是:你做了一件很伟大很有意义的事。

第三句话是:这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力作。

对于《红楼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有人看到了多角恋爱,有人看到了封建贵族家庭的奢华,我以为,更重要的,是它的社会性,它在我们面前展开的是一个封建社会的宏伟画卷,揭示的是那个社会,那个时代不可避免地由盛到衰。“呼喇喇如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可惜曹雪芹没能把那本书写完。也可能是写完了在传抄中散失了后面的章节。如果一本红楼梦写的只是一个哥哥和几个妹妹的卿卿我我,即使写得再精细再传神又有什么意思呢?它写的是“千红一哭”。写的是一个巨大的社会悲剧。只有经历了深深的苦痛和苦苦的思索,沾着血和泪写下的文字才有这样的震撼人心的力量。就《为了你走遍草原》这部作品的社会意义来说,它毫不逊色于《红楼梦》。

我为什么说“你做了一件很伟大很有意义的事”?看看我转载的《[转载]解说历史要尊重事实》一文便知道了。事情已经过去了那么多年,可是还有人为那场不得人心的文革中的上山下乡运动涂脂抹粉。胡说什么当时的广大知青对上山下乡运动充满收获的喜悦和谢主隆恩的激情。(我以后会分析一些人为什么会这样)。他们办展览,搞大型歌舞。以为占据着主导发言权了。中国历来不缺少豢养文化。当政者也只能允许豢养文化堂而皇之地展示。由于文化知识的欠缺,现在有很多当年的知青不会上网,不会打字,也不写文章,他们只能一个人默默咀嚼着回忆往事的悲伤。而这过去发生过的真实的一切很可能被尘封。偏偏有一些当年的知青学会了打字,学会了上网,用他们的一支支秃笔,揭露了当时曾经真实地发生过的一切,说出了他们的真实感受,使得这一段历史不至于被尘封和歪曲。黑格尔说:“何谓伟大人物?伟大人物就是公众利益的代表者。”所以,我这里说的不只是冷明一个人伟大,而是和冷明一样的能够拿起笔来记录在中国大地上所曾发生过的真实的一切的老知青们正在做一件很伟大很有意义的事。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流行于十九世纪欧洲等地区的一种文学流派。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在自己的作品中,广阔而深刻、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社会风俗、人情、国民性和社会矛盾;深入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精神童话,把人间的一切苦难,形象地昭示给人们。这一文学流派,在艺术上多有创见,既是写实的,又具有倾向性。其中在典型环境中再现某一阶层人的典型性格的创作方法,使作品达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具有深刻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冷明的《为了你走遍草原》一书就是这样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力作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在中国大陆是只许歌颂文学存在的。依我看,歌颂也并没有什么不好。歌颂善良,歌颂光明,歌颂进步,是为了让我们这个社会更美好。但以前有一种倾向,凡是非歌颂文学,一律棒杀,被说成是“大毒草”。其实,如果揭露的是丑恶,揭露的是苦难,揭露的是对人权的践踏,也是为了我们这个社会变得更美好,有什么不可以?

下面就来具体说说这本书写了些什么。

《为了你走遍草原》这本书所写的主人公名叫钟伟明。男。是位北京知青。他被批准去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插队落户。书一开篇写的就是火车站送别的场景。一部81万字的巨著在嘈杂、鼎沸的人声中和人们复杂的神态中拉开了序幕。钟伟明是怎么走的?他不是豪情满怀地走的,也不是哭哭啼啼地走的。他是怀着一种悲喜交集的心情走的。所谓悲,不用多说了,好好的,学不能上了,大城市的户口被注销了,被发配到那么远的地方去,吉凶未卜。说到喜,对于他来说,能够到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插队落户已经是很不容易了。因为他的父亲头上戴着一顶现行反革命的帽子,他第一次报名去内蒙古牧区插队未能通过政审。还是他们学校负责报名的老师不辞辛苦四处游说,才为他争取到了去草原的通行证。

要说钟伟明的家庭出身,应该是革命干部。他的父亲解放前是党的地下工作者。解放后在公安局工作。当过侦察员。偏偏太认真,太梗直,还有点儿小傲气。得罪了他的顶头上司,被清理出了公安局,发配到一个工厂里,他又因和厂领导(这位厂领导正是公安局那位顶头上司的老婆)吵架被打成“现行反革命”。——那时候,有不少人是因为跟领导不和而被打成“右派”和“现行反革命”的。领导就是党的化身,就是“革命”的化身。领导是一贯正确的,是不允许有不同意见的。现在你和老板不和,你可以选择炒他的鱿鱼。那时不行。那时只有一种命运等着你——挨整。

从此,厄运就和钟伟明的父亲和他的全家相依为命了。仲伟明也就流落到贱民队伍中来了。说是贱民,那还是好听的,毕竟还是人,当时的称呼叫作“狗崽子”,连人都不够格。——这种因“本人成分”和“家庭出身”把公民打入另册的制度是在20世纪仅在中国大陆才有的最卑劣最残忍的制度。这就是那些号称要“解放全人类”的领袖们干的好事。

钟伟明原来在班里是个班长。“文革”起。这个班长是当不成了,还要在班里接受红卫兵们的批判。站在讲台上,他被批判的那个难受劲儿,不是亲身经历的人很难体会得到。——有些当年的红卫兵会回忆起“文革”的一段日子,扫“四旧”,大批判,兴致勃勃。——他们是处在整人的位置上。不懂得换位思考,也缺乏同情心和善良。所以,他们理解不了钟伟明们和万千大众对“文革”的痛恨。整人的和被整的心情哪能一样?

为了和“反革命”家庭划清界限,为了站到革命队伍一边来,钟伟明甚至写大字报揭露他的父亲。即便是这样,革命队伍也没有伸出双臂欢迎他。

我觉得作者不因为要把主人公塑造成为一个正面人物就回避叙述他的缺点和所犯的错误。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年轻人所犯的这些错误的最根本的原因是社会。是那个时代的教唆和诱导。

知青们不是没有高兴的日子。《为了你走遍草原》有几段让我印象十分深刻的场面描写。其中之一就是知青们初到草原选马初学骑马的场面描写。既有个体也有群体的描写。壮观热烈。是啊。歧视被抛在脑后。每个人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蓝天绿草。纵马驰骋。多么爽快多么惬意多么浪漫啊。

可是。生活本身并不是一首浪漫诗。知青们必须面队对艰苦单调的生活。在蒙古包里席地而卧。没有床。长年累月洗不了澡。衣服里长满了虱子。冬天靠烧牛粪取暖。冻得半死。晚上必须死死地盯住所管的羊群,防止它们跑丢了。没有电。没有蔬菜。没有娱乐。没有欢笑。

所谓的“知青队伍”后来发生了分化。上边下来人来报导知青,一个叫尔尼的女知青应运而生,她把在牧区插队的生活说成了一首充满激情和浪漫的抒情诗,她被请去四处做报告,忽悠得那些稚气未脱的学弟学妹们恨不得马上奔向大草原。尔尼也因此得了济,一有上大学的机会,她被首批推荐上了大学。

我想,若让尔尼来回忆上山下乡的这一段经历。她必然地要把这一段时光描写成“激情燃烧的岁月”。她从这种“激情燃烧”中得到了好处。而大多数人呢?苦兮兮的,神马也没捞到。有的知青甚至受了伤,留下了病根。“激情燃烧的岁月”这种说法有它的社会基础。那就是尔尼们,而且他们大多后来混得还不错,而且他们还占着主导发言权,而且他们所言正投当政者下怀,所以能够甚嚣尘上。其实,苦兮兮的大多数老知青自己当时的感受如何,自己心里最清楚,完全没有必要跟在人家屁股后面人云亦云。


“善良”和“阴德”

《为了你走遍草原》写了知青们到牧区后参加批斗会的场面。正如作者所言,“许多人的心里都藏有一头野兽,只等机会一到好去咆哮怒吼,把痛苦强加在别人身上”。被斗的“牛鬼蛇神”中,除了老牧主朝鲁、大喇嘛、通奸的妇女外,还有老队长其木德。在当时。凡是当权派,前面都加上了一个定语——“走资本主义道路的”。真不明白那些年整个国家怎么搞的,在层层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领导下却坚定地走着“社会主义”道路。其木德不肯低头认罪。因为他本没有罪。对其木德拳打脚踢,用皮鞭把其木德抽得头破血流的是曾在他家插过包的,管其木德叫“干爸”的北京知青苏铁。苏铁是毛主席的红卫兵。

后来其木德官复原职了。苏铁被推荐上大学。他担心其木德卡他。可是其木德没有。牧民们的善良和红卫兵们的残忍形成了鲜明对照。

残忍的并不是仅是苏铁一个人。其他的男知青,陈文生,郑策,孟要武等,个个如狼似虎。

作者用牧民的歌声说出了他所想说的两个词:“善良”和“阴德”。作者用大量的篇幅和事例歌颂了人性中这些美好的东西。

我非常赞成作者总结的这两个词。一个人,一个民族,就应该向善。要懂得积阴德。

冬天到了。只经历过北京冬天的小青年第一次体验到了冷的滋味。两层毡子围成的蒙古包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大铁皮炉子一旦停止了加牛粪,整个蒙古包就冷得像冰窖。蒙古包地上铺上苇子,铺上两层毡子,再铺上从家里带来的被褥。盖上所有的棉衣棉被还是不觉得暖和,大家只得睡觉时不脱棉衣和皮裤,把大皮得勒披在身上,将就着度过一个又一个难熬的长夜。

知青们想家了。

钟伟民回北京探亲。北京城里的亲人只有他一个老奶奶,他的爸爸妈妈和两个妹妹被赶回四川老家去了。老奶奶在北京靠钟伟民的大爷每月给15元生活费过活。可是,伟民的大妈说了,他们没有义务养活伟民,如果伟民赖在北京不走,给老奶奶的生活费要从15元降为10元。伟民在北京呆不下去了,他明白,他已经不是北京人了,他是内蒙人,只有那个大草原才是他的家。他决定不等过年,立即返回大草原。

回大草原的路是那样的艰辛。

先坐火车到赤峰。牧民老乡们告诉钟伟民,乌珠穆沁草原今年又是白灾,大风雪把回乡的路都给封死了。平时西乌旗往各公社就不通车,现在就是变成鸟也难飞回白音塔拉草原。钟伟民在汽车上颠簸了两天,来到了巴林左旗一个大车店。人们告诉他,麦尔图大坝上足足有一人多深的雪。钟伟民在大车店里等了一天。赶巧了,遇上了他插包时的牧民小朝克和母胡鲁。钟伟民很高兴地和他们一起踏上了回乡的路。他们不得不绕行70里外的黑里黑大坝。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积雪没膝。飞鸟断绝。渺无人烟。气温是零下二三十度。在雪地里跋涉了两天,钟伟民实在是走不动了,精疲力竭,他已经走到的死亡的边缘。多亏了同行的小朝克和母胡鲁,他们连拉带拽,把钟伟民拖到了公社附近的一个牧民家。第二天。往大队走,还有上百里这样的路程……

《为了你走遍草原》这本书的语言非常有特点。它拽着你到那种环境中去。让你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强烈的共鸣,你可以近距离地体验那些艰难和苦难,体验那些寂寥和苦闷,这时你才知道,生活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这样的冷酷和现实。

作者说:“所有的苦难都是真的。”是的。所有的苦难都是真的。

如果说,人们还愿意思考的话,人们不禁会问:为什么牧民和插队的知青会遭遇到如此磨难?是什么造成了这一切?他们的可不可以换一种活法?生活可不可以不至于这样凄惨?想明白了这些,他们就不至于人云亦云地去唱什么颂歌。

《为了你走遍草原》一书写了主人公和马的深厚感情。读来让人百感交集。是的。马就是牧民的第二生命。

最初,钟伟民的坐骑是一匹高大的大白马。后来,那匹大白马让兵团的指导员看上了,大队不得不同意忍痛割爱,并答应给钟伟民换一匹坐骑。这就是那匹貌不惊人的小青马。在马群里套那匹小青马可费了不少劲儿。作者详细描述了套小青马的全过程。那一个场面,描写得实在精彩。扣人心弦。奔腾的马群。身手不凡的套马手。放荡不羁的小青马。追逐。奔跑。斗智斗勇。那样多姿多彩的热烈的画面一幅幅呈现在你的面前。让你感受到了壮观和火热。没有亲身经历是写不出这一场面的。有亲身经历也不一定能写好这一场面。这就是作者的功力,是作者的独到之处。

就是这匹小青马,几次在钟伟民身处绝境的时候挽救了他。一次,夜晚,钟伟民给牧民看完病回来,迷了路,小青马急驰300里,在茫茫黑夜中把他送到了一户人家。另有一次,也是在夜晚,钟伟民给牧民看完病回家的途中遇到了狼群。还是这匹小青马,临危不惧,高度戒备,傲视群狼,最后逼走了狼群。还有一次,从转场的地方回家,踏着没膝深的雪,在别的牧民必须结伴行走两天的情况下,这匹小青马只用了一天就把钟伟民送回了自己的家。这匹小青马筋疲力尽。但它绝不倒下。它也不耍赖。它貌不惊人。但是它的身体里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它忠诚、坚韧。在赛马会上,它力拔头筹。它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的象征。难怪作者这么喜欢马。

我也喜欢马。我的家里的墙上就挂着一幅十字绣。是一个马头。这幅画的最传神之处就是马的眼睛。看着它,我就想起了小青马。

钟伟民的工作是赤脚医生。虽然他是那么贫穷和潦倒。虽然他每天只能挣到七分,虽然他穷得没钱换一双毡靴,没钱做一身新的皮得勒,虽然插友们走后,伴随他的是无尽的寂寞和苦闷,可是他还是把自己的大爱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那些缺医少药的牧民,他接生,送药,打针输液,常常深更半夜被叫起来,后来还学会了动手术,正是由于他的努力,草原上才不至于因为疾病流行而夺去众多人的生命。《为了你走遍草原》歌颂了劳动,歌颂了付出,歌颂了关爱,歌颂了善良。正因为我们中华民族还有这些优秀的品格在,我们这个民族才有希望。

牧民们的善良和对钟伟民的关爱也让人感动。不仅是小朝克和母胡鲁一家人,而且是所有牧民都把钟伟民当成了自己人,其中也包括被称为阶级敌人的牧民子弟和大喇嘛全不拉。《为了你走遍草原》用事实说明,那些人其实都是好人,都是很善良的人,是应该得到人们尊敬的共和国的公民。可是在那个年代,他们却不公正地遭受到了斗争和歧视。那是一个怎样的践踏人的基本权利的荒谬时代啊。

知青们大多通过各种渠道返城了。留下了为数不多的几个知青,其中就包括钟伟民。他上不了学,招不了工,因为他是“反革命”子弟。伴随他的除了贫穷只有苦闷。没有前途,没有希望,穷困潦倒。作者把当时很多知青的心情写得淋漓尽致。只有经历了这巨大苦痛才能写出这千古绝唱!我感到震撼,并与作者产生强烈共鸣。是的。所有的苦难都是真的。希望这样的苦难不要在我们的下一代身上重演。希望我们的共和国能好起来,人民能够过得好一些,快乐一些。


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

《为了你走遍草原》用相当的篇幅写了主人公钟伟民的爱情和婚姻。

钟伟民暗恋过牧主的女儿--貌若天仙的奥日娜,可惜他没有大胆表白。奥日娜最后嫁给了从呼和浩特下乡的知青保尔。

钟伟民和一同下乡的多才多艺的女知青秦淑怡有着很深的友情。眼看着就要发展成为爱情。可是钟伟民没有信心和决心再往前走一步。他们一起学习,一起开会,在回来的路上,他们避开众人在一起散步,他们畅谈古今中外的名著,他们在一起吟诗诵词,他们在敖包约会,可是,钟伟民始终没有和淑怡确定关系。他明白,秦淑怡最希望的是回到北京。自己爱她,就应该给所爱的人以最好的归宿。自己不能拖淑怡的后腿。因了自己这个出身,人家不会跟自己,就是跟了自己,在这草原上怎样生活?若在这里成家,就意味着一辈子跟贫穷、潦倒作伴。自己一个人也就算了,何必拉着自己所爱的人一起陷入泥沼。

当时的情况就是这样。很多知青的爱情被扼杀在摇篮里。在那里成家,让很多城里来的青年人感到恐惧。

钟伟民自认为自己的遭遇无人能比。其实还有很多比他更惨的,展赤就是一例。展赤的生活、展赤的青春完全让那个该诅咒的时代给毁了。展赤曾是钟伟民的邻居,她也有一个天真烂漫的童年。可是她的父亲是“右派”,展赤被发配到了这茫茫的草原。她孑然一身,孤苦伶仃,生存困难,这时,一个老光棍给了她温暖。她管那个老光棍叫干爹。在那寒冷的几乎生存不下去的冬天,干爹给她做好吃的,给她留下了热炕。她离不开干爹了。终于。他们之间发生了关系。干爹被斗争了,赶走了,展赤也成为了“烂货”,成为了北京知青的耻辱。当有人给钟伟民找老婆,提到的竟然是展赤时,钟伟民断然拒绝。没想到,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小青马驮着钟伟民跑出300多里地去,在茫茫草原的深处闯入了一户人家,这个破旧的家竟然是展赤的新家。展赤又嫁人了。她嫁的是一个糟老头子。没法子,这就是生活。

钟伟民收到了远在云南插队的女同学的求助信,才知道什么叫悲惨世界。比之在山西、陕西,云南、江西、安徽插队的在穷山恶水中没有粮食吃,没有柴禾烧,贫病交加的知青们,去内蒙牧区插队的知青还算是幸运的,最起码有一口饭吃。可是,当时,有多少女知青就是为了这口饭嫁给了她所不愿意嫁的人。

看到这里,我不知到博友们是什么心情。当有些老年人在那声嘶力竭地赞美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其实质是向那位“伟大”领袖再膜拜的时候,是否知道和想到过他们的所谓天下一家的知青们所遭受的苦难?他们的歌舞和赞颂是否在向这些历史创伤的伤口上撒盐?

钟伟民遇到田咏娥应该说是缘分。田咏娥的父亲老田头是内蒙农区的一个能人。是个黑包工头儿。他经常组织农区的农民到牧区干一些杂活赚一些外快,因此也就免不了老挨收拾。有一次,老田头病倒在牧区,病得很厉害,钟伟民尽心尽力地给老田头治病,并垫付了医药费。田咏娥到牧区照顾病中的老父亲,因此结识了钟伟民。田咏娥在照顾父亲的同时,默默地照顾着钟伟民。可是这样一个美丽的姑娘并没有引起钟伟民的注意。田咏娥不爱说话,不善于表现自己。她也没有文化。因为贫穷,她把上学的机会让给了自己的兄弟,所以她连小学都没上。钟伟民当时做梦也不会想到这样一个姑娘会和自己的一生联系在一起的。田咏娥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老田头给自己的女儿找了个好婆家。那小伙子有正式工作,他的父亲在当地是个官,和这样的人家结亲,日子肯定比过去好,还可以有个保护伞从而少挨整。聘礼都过了。老田头收了人家3000元钱。田咏娥不乐意。她自己跑到未来的婆家退了彩礼。她看上了一贫如洗的北京知青钟伟民。不管他多么贫穷,不管他有没有前途,她要和他在一起。她爱他。她大胆地跑到钟伟民的破土坯房向他表白。可是钟伟民不能接受。他不爱她。他和她没有共同语言。在那闹白灾的寒冷的冬天,他要和大队一起去转场。他说,如果她愿意等就等,到春天,他一定回来。快过年了,转场的牧民纷纷赶回自己的家,这时钟伟民才想到有一个姑娘为了他独自一个人在那破土屋里苦苦地等着,期盼着,他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他决定用最快的速度赶回家去看望她。小青马驼着钟伟民跑了一天一夜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田咏娥还在那里等着他。田咏娥的坚贞不渝的爱让钟伟民感动。她不嫌他穷。她不嫌他潦倒。她不嫌他没有什么出息。在这人生最困难,在生命之曲最低潮的时候,她的爱给了他温暖,给了他生活的勇气。他决定娶她为妻。可是他没有彩礼钱。换帖的钱只给了5元钱。钟伟民的姐姐听说弟弟要结婚,给寄来了两床新被面。做了两床新被。中间人让钟伟民把这两床新被带着收拾得干干净净,说给老丈人看看再带回来,却跟老田头说是给女方的彩礼,这样,钟伟民的新房里穷得连一床新被都没有。他们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结的婚。田咏娥是个很能干的女人。她不仅把家收拾得干干净净,而且还学会了挤奶,学会了养牛。后来。大坏境好了,他们家的牛変成了一大群。就是这样一个把她的生命和自己联系在一起的女人,钟伟民怎能舍她而去?1979年,知青大返城,钟伟民没有走,他留在了大草原,留在了她身旁。直到1990年,钟伟民才举家迁回北京。钟伟民在草原上生活了22年。他比别的知青对草原,对牧民有着更深的了解。

钟伟民和军官的女儿梁秀琪之间的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是爱情之绝唱,读来让人百感交集。

梁秀琪的爸爸和钟伟民的爸爸认识。两个人共过事。钟伟民的爸爸还曾是梁秀琪爸爸的上级。可是,当两个孩子认识的时候,钟伟民的爸爸已经倒霉。梁秀琪的妈妈不让梁秀琪和这个“反革命”的儿子钟伟民来往。可是梁秀琪偏不,她喜欢和钟伟民来往。钟伟民是少先队大队委,是少先队的旗手,梁秀琪是护旗员。两小无猜。两颗心走的是那样近。后来就爆发文化大革命了。钟伟民的父母被赶回四川老家。钟伟民下乡。钟伟民走的那天,梁秀琪还到火车站送他。后来就音信皆无了。梁秀琪随着她爸爸去了福建。一南一北。远隔千山万水,似乎这两个人再也不会有交集。可是,有一天,钟伟民突然收到了远在福建的梁秀琪的来信,信中述说了她对钟伟民的思念,也说了她的父母想把她嫁给追求她的青年军官。可是他忘不了伟民哥。梁秀琪的来信让钟伟民激动不已。是的。他也喜欢她。他一直没有忘记她。他和她鸿雁传书。他望眼欲穿地盼着她的来信。她的信,就像漫漫寒夜中的一团火,温暖和灼烤着他的心。盼信,写信,成为了他生活的唯一乐趣。后来,梁秀琪约钟伟民见一面。梁秀琪的父亲要到北京开会,梁秀琪央求父亲把自己带上。日子定好了。可是钟伟民没有钱。他只好厚着脸皮找保尔借了200元。临走的时候,又碰到一个产妇难产。等钟伟民赶到北京的时候,已经是他们约好的时间的最后一天的夜晚。钟伟民急切地想去见梁秀琪,可是,把门的大兵不让--梁秀琪他们住的是一个部队招待所。钟伟民一筹莫展,只好在灯下徘徊。也许,他们见一面的机会就会这样错失。已经是最后一晚,梁秀琪也是坐立不安。突然,她看到一个人在路灯下徘徊。莫非是他?她冲出屋去。果然是她朝思暮想的伟民哥。他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他们互诉衷肠,他们喜极而泣。她甚至要把自己给了他。时间是这样短。天蒙蒙亮了。他们不得不分开。她说,他一定要等着她。无论发生什么情况也要等着她。他答应了。可是,后来发生的事真是不以这两个青年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梁秀琪的父母得知梁秀琪爱上了钟伟民,不禁勃然大怒。他们掐断了梁秀琪和钟伟民的通信联系。钟伟民后来是和田咏娥结婚了。在和田咏娥结婚的时候,他还想着梁秀琪。钟伟民对田咏娥,多的是感动和感激,有的是一份责任,而梁秀琪,才是他的真爱。可当时,阻碍有情人成为眷属的阻力来自哪里呢?不是地理距离的远近,而是悬殊的社会地位。所有这一切悲剧,都是那个时代造成的。我想。写到这里,也就算完了。钟伟民和梁秀琪再也不会有什么联系。可是,后来,作者接着写。他写到后来梁秀琪上了医学院。毕业以后,她主动要求到内蒙草原去锻炼,他们又见面了。这时,钟伟民已经当上了公社卫生院的院长。他们之间还会发生什么故事呢?他们能否接续前缘?我这里卖个关子,不往下说了。有机会博友们自己找来书一阅。

可以说,冷明《为了你走遍草原》一书所写的爱情故事,并不比《红楼梦》宝黛之间的爱情故事逊色多少。两者的共同点是,都折射出了当时社会对美好爱情的扼杀。所有的人间悲剧都是那个时代造成的。而这一切都是真的。

感谢冷明。他给我们奉献出了这样一部好作品。

                                                        
 若水文集:http://hxzq05.d68.zgsj.net/showcorpus.asp?id=176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