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知青》杂谈 作者:郑亚鸿


 

 电视剧《知青》杂谈

电视连续剧《知青》在中央1套黄金时段热播,45集我一集不落地看了,主要是因为知青情结驱使,此外,还因宣传说此乃〝史诗巨作〞,作为一名老知青,岂能不看?

一部知青题裁的电视剧,能在中央1套黄金时段播出,尽管评价不一,甚至引起争论,但在我看来,无疑是一件好事。至于有人呼吁禁播,我不赞成。如果一部作品一些人不满意,就得禁播,那么试想还有几部电视剧可播放?谁也代表不了1700多万知青。所以我的看法,只代表我自巳。

梁晓声作为编剧创作这部电视剧,如他所说,是想〝创作一部具有点史性和诗性、维度广阔些的电视剧〞、〝体现‘文革’对人性和人格之危害〞、〝我在创作知青群像时,一如当年,仍是感情不减的〞、〝我承认,我对剧中某些知青的人性自觉、正义坚守人格优点进行了特别理想化的塑造〞。很明显,其用意是否定文革,肯定知青。如果仅此,我认为无可厚非。

然而,梁晓声又说:〝这次不是为了写知青,而是写出那个年代。〞这就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知青》不是为了写知青,而是为了写〝文革〞。无怪乎,它引起了较大争议;也无怪呼,有的知青朋友批评它是迎合当今社会的〝风向标〞。更出乎意料之外的是,作者的本意是批判〝文革〞,反而被一些人认为是美化〝文革〞。

既然不是为了写知青,而是为了写那个年代,那么剧名就不要叫《知青》,干脆叫《那个年代》。当然,问题主要还不在剧名。

写那个年代,批判极左路线,揭露其〝对人性和人格之危害〞,我赞成,但应遵循文学创作的规律。文学是人学,必须从人出发,以人为本,不能将人的描写作为〝工具〞,更不能根据自巳的需要,随心所欲,图解政治。这样做不仅难以令人信服,也自相矛盾。试举几例:

剧中同为知青,赵曙光几乎是一个〝高大全〞式人物,代表着正确路线,而且成了贫下中农的领头人,他的几位知青同伴为了支持他,甘愿放弃上调的机会。而吴敏则集极左于一身,单枪匹马不断搅局,诺大的兵团,谁也奈何她不得;军区派人来带冯晓兰去参军,一个小小的公社干部竟敢阻拦,而吴敏的调离,兵团尽管有看法,却无法阻挡;曙光的一封信,天亮吓得东藏西藏,而天亮与当时敌对国的人通信,却一点不担心害怕;曙光被责令写检查,要两个持枪民兵看守,而张靖严被逮捕押送途中,公安人员居然答应天亮的请求,为张靖严打开手铐,并同意他们到一旁谈话;曙光插队的县城,几本世界名著被当作〝封资修〞严加搜查,而知青却公开在大街上拥抱接吻……

此外,电视剧中的兵团干部,从团长到连长、指导员,个个一身正气,不受当时极左思想的影响,对知青爱护有加;而曙光插队的陕北那个县,从县里到公社,主要干部都是极左思想严重,对群众生活漠不关心,对知青打击迫害。我不是兵团知青,也不是到陕北插队,但我看过很多知青的回忆文章,一个感觉是兵团知青受到打击迫害的事例比到陕北的插队知青多。是不是这样,兵团知青和陕北知青最有发言权,我只是提个疑问。有的朋友说,为了〝避嫌〞,可将曙光插队的地点写在陕北以外的地区,因为国家副主席、军委第一副主席就在陕北插队。我不以为然,因为习近平同志与赵曙光的遭遇完全不同。赵在县里受打击迫害,而习近平同志却受到同情、保护、支持。他在《自述》中写道:〝在研究我的入党问题时,当时的县委书记说,这个村姓氏矛盾复杂,他‘整社’整得好,需要他留下来继续巩固;他爸爸下结论在哪儿?没有!不能因此影响他入党。所以就批准我入党,而后让我当了大队支部书记。〞习近平同志后来上大学,也得到许多好心人的帮助和支持。所以,如果硬作这种联想,是对当年同情、保护习近平同志的陕北干部们的不公正。

看《知青》时,我想起另一部知青连续剧《孽债》。这部电视剧播出后曾引起轰动,以至于人们忘记或不计较5个来自云南的孩子相约到上海寻找生身父母这样的故事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的,如作者叶辛所说,这样的故事〝只能产生在我的构思之中,只能发生在我的小说里。这只是虚构。〞可它为什么能吸引观众?因为大家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因为它写的是普通的知青、真实的人物,并由此很自然的展现出那个年代。《知青》结尾在救火中嘎然而止,草草收场,对几个主要人物的命运,他们是生是死?最后去向如何?甚至连用字幕交代一下都不肯,究竟是想让观众自巳去猜想,还是为了表现知青在烈火中〝凤凰涅盘〞?  我认为这种〝艺术手法〞并不可取,如同一个讲故事的人,讲到最后却突然不讲了,说结局你们自巳去想像,这在某种程度上可说是对观众的不尊重。

针对电视剧播出后的种种反应,梁晓声说:〝其实依我看来《知青》只不过是一部电视剧而已……所谓拾遗补缺罢了。如此而已,仅此而己。〞不错,《知青》只是一部电视剧,如果创作者当初在创作这部作品时就有这份平常心,少些急功近利的想法,我想失误会少些。

当然,《知青》并非一无是处,它试图全景式地表现知青群体的探索是值得肯定的,几位配角如〝小地包〞、〝小黄浦〞、孙曼玲等塑造得较真实可爱,演员的表演也都较到位。而且,梁晓声毕竟只是编剧,不能也不应为全剧负责。我还是希望梁晓声能静下心来再创作出更多的知青题材作品。梁晓声说〝一部好的作品,根本不取悦任何观众〞。但别忘了,一部好的作品,应当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2012-7-3


 郑亚鸿文集:http://hxzq05.d68.zgsj.net/showcorpus.asp?id=103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