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往事(九):吃莜面·一生难忘的‘三张烙饼’ 作者:原上草


 

草原往事(九):

 吃莜面

草原生活每日两餐,每天早上羊油烙饼,吃饱后干活去。而下午四点来钟开始准备晚饭。那时侯过日子吃一顿是一顿,从来不想下顿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没有烧的,所以各个包里的男知青都凑到一块吃饭。钟点一到,大家起身统一行动。当时,我们住在大队办公室东南边一里多地的蒙古包里。大家从大队办公室出来后,呈一字形分散排开往蒙古包方向边走边拾柴火枝及干牛粪。这草原上真是饿不死人,六七个人一路捡来足够做一顿饭的。

而后,大家非常默契地分工。有提桶打水的,有烧火和莜面的·····而我经常是背着书包骑马出去采蘑菇。这草原上的鲜蘑菇和羊肉干做出来的汆儿实在是当时的美味佳肴,和莜面搓搭档是绝配。而我们就不做莜面搓了,那实在太麻烦也吃不饱,就直接擀成饼切成条,每根都有小手指那么粗。

很快,蘑菇羊肉汆儿做好后倒进盆里,蒸好莜面后大家就迫不及待地添肚子了。从早上吃完饭到下午已经七八个小时没进食了,大家都饥肠辘辘的。每个人都抱着一碗莜面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速度极快。吃饭的时候没有一个人说话,吃相极不雅观。大家都知道要抓紧时间吃的重要性,否则很可能会少吃一碗。每个人都给自己碗里盛得冒尖。蒙古包里只有稀里胡噜的吃饭声。各个都不示弱。边吃边数着数儿,没人少吃,每个人都能吃七碗。最少的吃六碗半,这碗就是牧区喝茶的蓝边碗。吃饱饭后,大家才开始说话,嘴终于有功夫了······

 


 一生难忘的“三张烙饼”   

在我放马的那个冬季,每当我冒着刺骨的寒风去马群前,一定要先到我的哥哥陶格图家里。蒙古包里的炉火旁,放着一个破旧的铁制小搪瓷盆,一个小碗的下面压着三张小小的黄油烙饼。我的嫂子为了保持烙饼的温度,总是不断地从炉子下边用火夹子把未烧尽的牛粪碳扒拉出来,再把搪瓷盆放在上边。

为了让我能在冰天雪地的草原上放好马,哥哥规定每次放马前,一定要到家里吃饱喝好。而这烙饼,是嫂子按照汉族人的习惯饮食专门为我做的。这在当时来讲是最讲究的高级食品了。嫂子要在繁忙的家务劳动中抽时间,在我到达前做好饭。我们大队当时放马的习惯是一个马群两个马倌,每个马倌各放五天马。最后一天交换马群。哥哥和嫂子用心良苦,总是在算计着我那天上马群。

我每次到哥哥家时,随着狗的叫声,最先迎接我的是我的三个侄子侄女们。他(她)们兴高采烈地围着我让我抱。哥哥总是那么和蔼慈善。嫂子则是忙碌着给我倒茶,然后把那早已做好的三张黄油烙饼递过来。我一通狼吞虎咽的吃。从来也不会客气。看着我的吃相,兄嫂显得很开心。吃饱喝足后我只会说一句‘敖到亚乌那’(现在走)。临走前,哥哥和嫂子总是不厌其烦地嘱咐我下次再来,放马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多少年来,每当我回忆这段经历,心情都激动。这不是三张普通的烙饼,这里凝聚着人类最美好最善良最淳朴的情感。凝聚着一个蒙族哥哥对汉族弟弟的深情厚爱。凝聚着蒙汉之间的跨越民族,跨越地区的友谊!由于有了哥哥的帮助,我才能顺利地度过了艰难的时刻。有了今天幸福的晚年生活。

在遥远的内蒙古草原,我曾经有一个温暖的家!


 原上草文集:http://hxzq05.d68.zgsj.net/showcorpus.asp?id=158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