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忆往·天涯牧马】:辔头之道 作者:牧雨


 

【草原忆往·天涯牧马】:

辔头之道

像人一样,马的性子也各不相同,有急性子的,也有慢性子的。但总的说来,草原上的蒙古马因以骑乘为主要用途,和内地以拉车为主的牲口比较起来,普遍都是比较积极的。像我第一次骑马时碰到的那匹打死也不肯跑的黑马,也应算是凤毛麟角,并不容易碰到(参见:天涯牧马:我骑过的第一匹马)。

骑手跨上马背,只须给个方向,马儿自会奋力向前。而马嚼子则像是汽车的方向盘、离合器和制动器,是控制马的步态、方向、速度甚至情绪的最重要的工具。

“马嚼子”是当地的土语,蒙语称“哈笳日”,而汉语中的正式称呼为马辔,又称辔头、马勒。《木兰辞》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指的就是这个了。马辔一般由含在马嘴里的衔铁、套在马头上的笼套和拉在骑者手中的缰绳三部分组成。其中衔铁是核心部件,缰绳是操控部分,而笼套则是将衔铁和缰绳附着在马头上的结构附件。马辔与马笼头不是一回事。虽说都是操控马的用具,但马笼头的主要作用表现在骑手上马之前或下马之后,也就是说人在地面上的时候,用来控制马的头部,将其与人的手或是拴马桩联系在一起,说白了就是牵马或拴马用的;而马辔的主要作用则表现在人骑在马背上的时候,骑手通过缰绳和衔铁,把自己手上发出的各种不同指令传递到马的口中。

这张是新画的,不是当年的速写如今手真笨哪!

这是一件很讲究的银马嚼子,通体饰满了银箍和银钉。马嚼子下面才是马笼头。

笼头的缰绳向下垂,拴在车轮上;而嚼子的缰绳向后,垂挂在马鞍桥上骑马时间长了,各种各样的马骑多了,我越来越悟出这辔头之道的博大精深。

刚骑马时,马嚼子只能起到一个制动器的作用,尤其是用来对付那些脾气火爆的烈性子马。那样的马,只要你搬鞍认镫,拧腰上马,未及坐稳,它早已闪身便向前冲。若是你的身手敏捷,手劲强悍,及时将马头勒住,此时马儿虽然不能放开腿往前跑,却也要四蹄紧着蹬踏,把身子左横过来、右横过来,拼命向前挣扎着跃动。有些马头高高昂起,甚至贴到了人的胸前,衔铁紧紧地勒在马嘴里,顺着两个嘴角往外直涌白沫。万一一个没拉住缰绳,让它把脑袋扎了下去,那你就只能在狂奔的马背上前仰后合,凭蛮力往上硬扯了。而这样的马一般嚼口都很硬,等你死去活来的扯了起来,早已跑出了好几里地。很快,我的手指上就打了泡,接着磨起了厚厚的膙子。

这太累人了。尽管年轻人有的是蛮力气,但这样的话人只能被动地跟马较劲,腾不出两只手,也根本提不到人马配合,做出相应的动作来。

慢慢地我看出来了。同样是那一匹马,到了好骑手的胯下情况就好得多。尤其是到了加木苏阿爸手里,甚至都看不出那马有多么的冲动。于是我开始多了个心眼,时时留神观察别人的动作,先是去模仿,然后在心中细细体会手头上的感受,渐渐地也就悟出了其中的三昧,一年后,逐渐开始进入了自由王国。

原来,通过衔铁在马的肉体上制造痛楚以迫使它屈从,那实在是下下乘的路数。对于很多性格暴烈的马儿,这种方法往往并不能真正奏效,乱整一气,反而会铸成马儿一身的毛病:抗缰、跑偏、上下左右的甩头、吐舌头,或者干脆将衔铁一口咬住,然后猛然向下拉,试图把骑手拽下来。于是又有人在辔头上做文章,制作出各式各样更加严苛的衔铁,民间称其为“霸王嚼子”,给这些捣蛋的马儿施以加倍的痛楚,迫其就范。

其实真正的高手很少使用蛮力,而只是通过手头上恰到时机、恰到好处的力道,来与马儿进行一种心灵的交流。那是一种骑手与坐骑之间互动的语言。草原上的蒙古骑士从来不会像内地赶车的驭手一般大声吆喝,发出各种口令(像好多影视剧里表演的那样),却在无声中表达、传递着彼此间极为细腻的心理活动。你怎能设想百万铁骑或冲锋陷阵,或长途奔袭,所有的骑士都像赶车一样地大声吆喝自己的坐骑?

马的动力由后肢通过腰、背、颈、头、口传递到衔铁上,骑手通过缰绳上的力道,就像是中医把脉一样,敏锐地感受到马儿的体力和情绪——向前的扯力强劲、多变、火山熔岩一般地源源不绝,表现出马儿的兴奋、冲动、愤怒或是恐惧;缰绳上的力道柔韧、空寂、懈怠,传达了马儿的愉悦、驯顺、疲劳甚至是衰竭。

骑手也会把自己的意愿通过手指传递给马儿——绝非强制,而是建议、鼓励或是规劝。当马儿的情绪飙升,霹雳雷火般炸响的时候,骑手只是及时地给出明确无误的信号:“宝贝儿,别这样,我不愿意!”正当有些马儿上来了拗劲,把全身的力气调集在嘴角和颈项上准备发出大力时,骑手却又突然把缰绳放开了一些:“我知道你是个听话的孩子,咱们之间还用得着动粗么!”突然释放的巨大力量陡然跌进了一片柔和的虚空世界,马儿肯定觉得极为泄气,非常没趣。而当它看到身边其他马儿与身上的主人蛮横角力而受到鼓舞,正要发出第二波癫狂的时候,骑手的第二次信号刚好出现在它的力道发出之前,时机拿捏之准确,绝不亚于盖世的剑客:“看看咱们走的多好,让那帮没教养的野小子们瞧瞧。”当胯下的马儿走神了、累了、困了或是肚子饿了的时候,骑手又会通过缰绳,将一股强劲力道柔和地传递给马儿:“嗨,嗨,看这小伙子多棒,我就知道骑上你肯定不会误事。”一道马缰,连着两个具大智慧的生灵,而变化之妙,存乎一心。工作状态下,大多数时候马缰上的力道是在紧与松之间迅速游移转换的,其结果则是调理出一种振奋、昂扬而又理性的状态。


牧雨文集:http://www.hxzq.net/showcorpus.asp?id=160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