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阙之旅】:序·绵阳平阳府君阙
作者:banjin
|
|||||
【汉阙之旅】: 序 有时间,就想圆一个“汉阙梦”。2006年俺在雅安瞧了“高颐阙”,回来一查,四川有16座,占全国29座的一大半!“汉阙唐碑”,可能是阙太费工费料了,汉晋以后“阙”就少见了。四川的16座汉阙,成都博物馆有一座,新都只有残片拓本,德阳黄许镇有一座,绵阳博物馆有一座(双阙),梓潼有四座(五件),渠县有六座(七件,有一处是双阙齐全),雅安有两座(一双一单),夹江有一座(双阙)。扣除新都的,正好是十六座。俺想全都瞻仰并拍照下来,而且想比网上大多数的游记拍的更“文艺”些。 第一天跑了德阳黄许,绵阳,梓潼,不大好找,因为老百姓不管它们叫“阙”,加上俺言语不通,经常鸭对鸡讲,还总被质疑:你找它干什么?俺一直想开个玩笑:俺想买了回家砌猪圈!哈哈哈,不过看着人家挺诚恳,不好意思滴。 第二天全天在渠县,这里的路很不好,阙们又都在穷乡僻壤,结果开车加步行,总算被俺找齐了。感谢神,还真就没跑啥冤枉路。也要感谢那些淳朴的村民,从渠县开摩托车带路送俺到土溪乡小伙子,王家坪村的张老师;蒲家湾的蒲老师都是陪着俺走了几公里的路。。。还有燕家桥守护沈府君阙的燕老师,在俺没有渠县文保所公文的情况下破例开锁,让俺拍照…… 找齐了渠县的六座,后边的就比较好办了,起码道路不是个威胁了……细节就不在这里说了,后面俺会一个个地细说,还要尽量给出比较明晰的路线,免得后来人找起来困难。 很多阙是“国保”“省保”,但是,曲高和寡,处境堪忧啊! 上面这段是当年在渠县旅馆晚上上网写的,曾经在我的新浪博客贴出过。不想,一下子就扔了快两年没有下文,成了标题党,也不知还有人在等着第二只靴子扔出来么?这两年间渠县已经在筹建“汉阙公园”再等两年也许旅游团就会接踵而来了,今后汉阙将回归人间烟火,不再藏在深山无人问了,寻找汉阙可能也不再那么困难了,喜乎哉,忧乎哉?要知道曾经遍布全国的汉阙能硕果仅存如此密集地偏安渠县就是因为它们难找,真是叫花子捡了个金元宝,没了愁有了也愁啊。
绵阳平阳府君阙 四川汉阙的分布大致呈三个聚落,其一是古金牛道沿途分布,大致是现如今的G108国道沿途。这里有或曾经有过:新都弥牟镇西北5里的王稚子阙;德阳黄许镇北的上庸长阙;绵阳东北4公里仙人桥的平阳府君阙;梓潼县县城内外的李业阙、杨氏阙、贾氏阙、无名阙等四座;其二是渠县土溪乡、岩峰乡一带的六座阙;其三是雅安周边的三座阙。因此我此次的寻访路线就按“把道走”原则,顺着G108挨着个的拜访第一聚落古金牛道沿途的各汉阙。离了黄许上庸长阙之后就是绵阳“平阳府君阙”。
围绕着“平阳府君阙”我有很多“误会”。譬如,阙明明在绵阳科技馆前,可很多资料却说在绵阳博物馆,误导我在博物馆转着圈儿找了个遍也没能找到,其实就在隔壁的科技馆前。那天恰逢博物馆放假,想问一声都不得,很囧。又譬如,我以为阙和科技馆是同一个朝向的,其实非也!阙的正面朝向科技馆和它背后的芙蓉溪,阙背面跨过G108国道八十米开外就是岳王山,墓应该就在山下,这样布局背山面水才是好风水么。由于方向搞不准,我被一些描述“左阙右阙”“南阙北阙”的资料搞得很懵圈。 绵阳的这座汉阙现在正式名称是“平阳府君阙”,建于东汉献帝初平、兴平年间(190~195年)。据说是梁思成1939年测绘绵阳汉阙时依据县志记载,将此阙命名为“平阳府君阙”的。可是这“平阳”是咋来滴呢?原来绵阳县志是转抄清代绵州才子李调元记载的“汉□□平□杨府君叔神道”三缺空八个字。抄就抄吧,还挺不负责任地抄错了偏旁把“楊”抄成了“陽”,故此阙命名以讹传讹沿用至今。 对于无中生有的“平阳”有好事者说:《华阳国志》《三国志·蜀志》都里记载了一个叫李福的涪县人:“李福字孙德,梓潼涪人也。先主定益州后为书佐、西充国长、成都令。建兴元年徙巴西太守,为江州都督、扬威将军,入为尚书仆射,封平阳亭侯。”李福在延熙三年(公元238年)随大将军蒋琬出征汉中时病故,因蜀的国号为汉,李福又是涪县人,归葬涪县称“平阳府君”完全可能。 这个李福就是跑到五丈原诸葛亮病榻前询问“如公百年后,谁可任大事者?”的那个李福,史书上有留名,当过太守封过亭侯这个级别“秩二千石”称“府君”都是够格的了,似乎找到了阙主。
其实,早在1914年法国人色伽蓝就考察过此阙,他认为铭文的排序应是:“汉故口平口杨府君叔神道”。既第一空格照例应是“故”字,第二空格和“平”字连读是某地名,第三空格是职官名。这个排序法我比较信服的。所以照例这个阙应该命名为“绵阳杨府君阙”,虽然这位杨府君老同志一直“查无此人”,但起码阙主不是李福却成铁案。现如今若将昔日的“平阳府君阙”更名为“杨府君阙”想必治学严谨的梁思成大师在天有灵也会欣然同意的。 至于“口平口”三个字能是个啥官称呢?专家尚需努力啊。照理说大汉400多年天下分为十三个州另有洛阳司州/司隶,共得十四州,长官原先叫刺史,东汉末期改为州牧。“口平牧”似乎是个选择?可阙主不大可能是州牧,一者,汉十三州名字里面都没有“平”字;再者,州牧尊称是“使君”不是“府君”,刘备领了“豫州牧”不就被尊称刘豫州或是刘使君了么。 这十三州下边有若干“郡”,郡守又叫“太守”,“秩二千石”,尊称就是地地道道的“府君”啦。汉郡名带有平字的有13个,它们是:司隶州平阳郡;幽州右北平郡;冀州广平,阳平,安平,平原郡;并州乐平,兖州东平国;雍州新平郡;凉州西平郡;荆州建平郡;益州阴平道;交州武平郡。按铭文排序可以淘汰平阳,右北平,平原三处。献帝时期天下大乱,葬于蜀地的官似乎不大可能是在吴,魏为官,那么剩下归蜀地的似乎也只有益州阴平道?当然还有很多其它跟地名无关的官称。。。如此浩繁必要翻查史书非专家莫属了啊。
很多人认为汉阙和球幕影院造型很不协调,其实跨越2000年这么有特色建筑隔空相望也没什么不好? 这么宏伟的墓阙为什么没有留下阙主的名讳和事迹呢?因为汉以后三百多年的南朝梁大通三年(529年)一帮子佛教徒铲平阙的铭文开凿佛龛和礼佛图了,此举造成了悠悠近两千年的千古之谜。这种毁先人墓阙的做法无异暴民非常野蛮缺德,真的符合佛教教义么?暴行总归有报应,没过上五十年灭佛运动又把这些佛龛里的佛头统统铲去,悠悠千古此地空留古阙残佛无头雕像,报应呀。
那著名的铭文“大通三年闰月廿三日弟子许善……”不知为什么大通三年似乎又被今人在琢磨毁坏? 如此看来,相对于今人的破坏,南朝人干的毕竟是艺术活。我们今天的教育还缺乏艺术的熏陶,也缺乏对祖先的敬畏。
现存的汉代诸阙在形制上有一对单阙;一对子母阙两种。而一对子母阙都完整保存的仅有“平阳府君阙”。网上诸多游记对这对子母阙的称谓非常混乱,有称左阙、右阙;东阙、西阙;主阙、辅阙;母阙、子阙等不一而足。前两种不说了,只是个方位问题。我理解,成对的双阙之间不分主次,既不是主阙与辅阙,也不是母阙与子阙,“阙”就是门,门框会分主次么?子母阙是称这一对阙中,每一座里侧高大的是为“母阙”(或称“主阙”),外侧矮小的是为“子阙”(或称辅阙)。其实,大师都有以讹传讹的时候,更何况你我这种普通游客呢?我也只是理理清楚别叫自己懵圈而已。
平阳府君阙的浮雕很精彩,残存的描述阙主生前生活场景的线雕也很精彩,不由得人对大通三年的那帮暴徒恨之入骨。
这幅仙子戏飞马雕得飘逸洒脱,是我很喜欢的,网上有位野娃网友称它“盛装舞步”也是点睛之笔,佩服。
这两幅左侧是位少女倚门眺望,这种姿态在宋代程朱理学桎梏下绝对是犯忌的,“半掩门”甚至被隐喻为暗娼,可见在汉代妇女身上没那么多羁绊自由自然可爱得多。右侧是一只狮子在追一头小鹿,狮子还在其次,那头惊起回望的小鹿真滴楚楚可怜么。
上面是目前仅存的两个汉字,“汉”字隐约可辨,“平”字清晰可见,有专家说:“阙上铭名,左阙的全部漫泐无存;右阙尚有汉平杨府四字存在。。。”我此次“杨,府”二字却未能见,您有兴趣不妨带着根长焦镜头绕阙寻找一二。宋人娄彦发《汉隶字源》碑目云:汉平杨府君叔神道八字,字为一纸,蓋刻于石阙椽首。可见宋代已经只能辨识八个字了。
精美的浮雕,有神话故事,有生活场景,飘逸不羁,刀随心走,我极喜欢。如果有时间细细地找,全部拍下来应该也是极好地。
对比之下,南朝这些毁阙凿龛的礼佛图,纪事文字则显得粗鄙不堪,当是出自一批愚昧无知的山野村夫笨匠之手。不过专家们说这是南朝留下最早的造像,有研究价值,我无语。
从这个角度看跨过今天的G108,即古金牛道八十米开外那座岳王山脚下是否还躺着阙主杨府君呢?
听说地方政府正准备投资500余万来“医治”这对全国保存最完整的汉阙。“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但愿中国古典诗词中这一幅绝美的意境,能在这岳王山前芙蓉溪畔长久地保存下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