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人之死与《伤痕》之痛 作者:震亚


 

巴人之死与《伤痕》之痛

翻看日历,发现今天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兼文艺理论家巴人(王任叔)不幸离世42周年的忌日。

作为作家,他在上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写了不少小说;此后,又出版过《文学论稿》等文艺理论方面的专著。1957年,他的杂文《论人情》强调文学作品中的人性问题,可谓是冲破禁区之作,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然而不久,这篇文章即被打成“毒草”,他也受到严厉的批判,文革中更被诬陷为“叛徒”,遣返回乡,以致去世前已经精神失常。

其实,巴人并不是一位脆弱的文人。作为1925年就已入党的左翼作家,他经受过血雨腥风的考验。其信仰不可谓不坚定,其性格也不可谓不坚强。那么,何以仍会精神失常呢?无疑,沉冤迟迟得不到昭雪,打击却接踵而至是主要原因;同时,在其垂暮之年,孤绝之中,爱女的与之“划清界限”,或许也是因素之一。

如果说,历史上,曾经有过一个时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全都扭曲、简化成了单一的政治关系——且不说夫妻、兄弟,甚至父子、母女间也不例外——那就是文化大革命的10年。

1978年8月11日,《文汇报》刊载了卢新华的小说《伤痕》,率先把这一畸形现象展现在痛定思痛的国人面前。主人公叫王晓华,文革开始时不过才十三四岁。当所谓的“抓叛徒”浪潮也将她的妈妈卷进去时,她惊呆了。“她怎么也想象不到,革命多年的妈妈,竟会是一个从敌人的狗洞里爬出来的戴瑜式的人物。而戴瑜,她看过《青春之歌》——那是一副多么丑恶的嘴脸啊!”“强抑着对自己‘叛徒妈妈’的愤恨,怀着极度矛盾的心理”,她没有毕业就报名下乡,去辽宁插队。临走,留下一个纸条:“我和你,也和这个家庭彻底决裂了,你不用再找我。”  果然,在以后的八九年中,她没有回过上海。而且,尽管妈妈多次来信,并邮寄衣服、吃食,她都“原封不动地给退了回去。”等到文革结束,收到妈妈单位的公函,证明妈妈的“叛徒”罪名是子虚乌有,现已平反昭雪,她这才赶乘火车回沪,去探望重病的妈妈。

然而,已经晚了,妈妈在她赶到之前,刚刚去世。“妈妈!妈妈!妈妈……”她用一阵撕裂肺腑的叫喊,呼唤着那久已没有呼唤的称呼:“妈妈!你看看吧,看看吧,我回来了——妈妈……”她猛烈地摇撼着妈妈的臂膀。可是再也没有任何回答。

小说发表后,立刻在广大读者中激起了巨大的反响。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悲剧何止千万?巴人与女儿王高潮之间,便有着永难弥合的伤痕。这伤痕在谷斯范的纪实文学《永远的伤痕──巴人与他的小女儿》一文中曾有真切的展示。

文革前,父女俩形影不离。父亲讲述的故事使女儿高兴得手舞足蹈;女儿天真无邪的笑声亦使屡受冲击的父亲振作起精神,平添了生趣。

文革开始,巴人被戴上了“叛徒”“老牌修正主义”等几顶帽子;已经十四五岁的女儿也与他“划清界限”,不再回家。甚至在巴人身患脑血栓,几次昏死,即将被遣返奉化原籍的前夕,高潮仍然没有来看望他。

1972年7月25日,巴人病逝于奉化县医院。死前,他已是有着一年零九个月病史的精神病患者,不认识一个人,没说过一句清醒的话。然而,在他的衬衣口袋里,却始终放着一张高潮的照片,既不遗失,也不撕毁,成为死后留在身边的惟一遗物。而且,据医院的护士讲,临终前,病人还一再叫着:“高高!高高!”

几年后,文革终于结束。而高潮呢,也成为恢复高考后的七七级新生。但每每想起父亲,便痛悔不已,精神恍惚。1978年10月12日,她给远在上海的哥哥去了一信。信中写道:

“《伤痕》我早已读过了,看完后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我比不了晓华,没那么‘革命’,而我却感到我心头的伤痕可能比她更深更不愿让人触及它。文化革命开始时,我只是个孩子,一个娇生惯养、只知道接受父母痛爱的孩子。……但我却知道恨‘叛徒’。我曾像晓华一样的无情过,当妈妈到了干校,我一个人留在北京时,爸爸给我写了许多信,但我始终没回过──别人不让回。我最后一次见他是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清楚地记得他的白胡子及见到我的喜悦。我当时是冷冰冰的,我害怕,我认为见到父亲是‘犯罪’。”“后来,我后悔了,……我忏悔。但无用,最后的一面给我留下了如此强烈的印象,以致于我常常在梦中见到爸爸──九年了,我一直梦见他。后来我才明白我爱他。但社会逼迫我与他分离,恨他,像晓华一样……”如今,晓华与高潮的文革悲剧都已进入历史。但在几十年后的今天,当我们重读《伤痕》与《永远的伤痕──巴人与他的小女儿》时,仍能感受到震撼。进而,在感受数十年前刻印在国人心上的这一伤痛时,反思、追索造成这一伤痛更深层、更复杂的原因。

                                                                             2014-07-25


相关图片链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9d2b5b0102uxm8.html


震亚文集:http://www.hxzq.net/showcorpus.asp?id=167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